
扬州有句俗话叫“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过年”,可见扬州人迎接新年,并不在于多么富有,第一件事是要洗衣扫尘,清洁卫生。扬州人家新年前的清洁卫生多数在腊月十七、十八前后进行,所以民众中有“十七十八,越扫越发”的谚语。每家每户都有炉灶,在民间信仰中,有灶就有灶神,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送灶,民间俗称为“过小年”,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糖瓜、糯米饭等食物,再供上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糖瓜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这种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因被拉成扁圆型,所以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而糯米饭里则掺上松子、花生、栗子等干果,象征着聚宝盆或者摇钱树,这么香甜的糯米饭送灶时是吃不到的,要放到正月初七才能吃,寓意着不瞎眼睛。于是一家人围着灶王爷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旧时新年初一子时一过,便有人带上猪头三牲、香烛、鞭炮,赶到土地庙去烧头香。烧完香回家不再睡觉,等待天亮。天刚一放亮便天”财门”(大门),点燃香烛、鸣放鞭炮”接年”。接着晚辈起床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吃桔子和云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然后吃早饭”汤圆和面条。早饭后,中青年人出门向街坊邻居拜年,家中备有香烟、瓜子、糖果、糕点等食物,由老年人接待来拜年的客人。中午不做新饭菜,吃除夕晚餐余下的饭菜,叫”隔年陈”(”隔年陈”有的一直吃到正月初四)。
初一这天,不用刀剪等利器,以图避凶;不洗晒衣物,以示闲暇;不扫地,以求”聚宝”。正月初五日叫”财神日子”,人们一起床就”挑财神水”。然后到家门外附近路去烧钱化纸,叫”烧利市”。早饭有的吃圆宵,有的吃面条,有的煎食腊月二十四煮的糯米饭。这天,还有穿戴财神衣帽、戴着面具的上门贺财神者,叫做” 跳财神”,主人施以糕馒,表示”谢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