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不能成立既遂。犯罪的各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之中,过失犯罪没有犯罪形态之分,只有成立与否。只有出现了危害结果,或者达到一定情节,才能成立过失犯罪。
一、间接故意犯罪存在犯罪停止形态吗
间接故意犯罪一般存在停止形态。
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犯罪停止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只有当危害结果发生时才存在,因此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
间接故意犯罪行为构成要件:
1、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3、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罪中情节轻重的情形有:
1、情节严重的情形:
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等;
2、情节较轻的情形:
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激情杀人等等;间接故意杀人情节的轻重也是根据以上判断的。
二、危险驾驶属于过失犯罪吗
不属于。危险驾驶罪属于故意犯罪,所以主观是故意,是行为犯,只要有相关的行为就属于犯罪。不同于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果才构成犯罪。1、从主观方面来讲,危险驾驶罪在主观上持希望或放任的故意。2、从行为条件上来说,危险驾驶罪是典型的行为犯,只要实施了危险驾驶的行为就会受到处罚,即属于行为犯犯罪类型。3、从危害结果来说,危险驾驶罪是情节犯,只要有醉驾或追逐竞驶的行为且情节恶劣即可,不要求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即属于情节犯犯罪类型。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