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指购房者向银行提交贷款申请,银行提供购房款项,购房者以购房契约向银行作抵押,分期还本付息。需签订购房协议、申请贷款、审批、签订预售契约、按揭契约、公证、抵押和保险等步骤。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借款人需按月供款。
法律分析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也称为按揭,是指购房者在支付一定的首付款后,由购房者向银行提交贷款申请,银行向购房者提供剩余部分的购房款项。购房者以稳定的收入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而在未还清本息之前,用其购房契约向银行作抵押。如果购房者不能按照期限还本付息,银行可将房屋出售,以抵消欠款。
1、签订购房协议。借款人和已与银行签订楼宇按揭合同协议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购房协议;
2、提出贷款申请。借款人到经办该楼盘按揭的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交有关资料,包括身份资料(身份证、户口簿等)和收入资料(工资表、银行存款及其他可以变现的资产情况);
3、贷款审批。经办银行经内部三级审批后,委托律师事务所对借款人的主体资格合法性及其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
4、签订《房地产预售契约》。审查通过后,经办银行通知借款人同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房地产预售契约》并经房地产交易所鉴证;
5、签订《楼宇按揭合同》。借款人交纳有关费用后,与银行签订《楼宇按揭合同》;
6、办理公证、抵押和保险。由按揭中心代办合同公证、房屋抵押登记和有关的保险;
7、发放贷款。银行立即开始发放贷款,而借款人从次月起开始按月供款。
拓展延伸
房屋抵押贷款是一种常见的贷款方式,但也存在一些法律风险。在房屋抵押贷款过程中,借款人和贷款机构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如果违反法律法规,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
为了避免法律风险,借款人和贷款机构在房屋抵押贷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贷款政策和规定:在申请房屋抵押贷款前,借款人和贷款机构应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贷款机构的具体规定。
2. 签订合同:借款人和贷款机构应签订书面房屋抵押贷款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 房屋评估:为确定房屋价值,借款人和贷款机构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房屋评估机构对房屋进行评估。
4. 抵押物登记:借款人应将房屋抵押给贷款机构,并在房屋抵押合同中明确抵押物的权属证明和登记方式。
5. 按时还款:借款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利率按时还款,以避免逾期产生法律风险。
总之,房屋抵押贷款是一种常见的贷款方式,但也存在法律风险。借款人和贷款机构在房屋抵押贷款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结语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购房者在支付首付款后,向银行提交贷款申请,银行提供剩余部分的购房款项,购房者以购房契约向银行作抵押,分期还本付息。签订购房协议、申请贷款、审批、签订预售契约、按揭合同、公证、抵押和保险等步骤,让购房者轻松拥有自己的住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三节 房地产抵押 第五十条 房地产抵押,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签订书面抵押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三节 房地产抵押 第四十八条 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 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三节 房地产抵押 第四十九条 房地产抵押,应当凭土地使用权证书、房屋所有权证书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