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是指利用职务便利对单位财产非法占有,超过期限为归还构成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嫌疑人在侦查起诉阶段可申请取保候审,但需符合条件,否则将被拒绝。取保方式可为保证人或保证金。
法律分析
职务侵占是指当事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对单位的财产进行非法占有的行为,职务侵占的数额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超过期限为归还的,是会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第一次讯问的时候,就可以委托辩护人,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起诉阶段,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是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申请取保候审时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1、要注意确定当事人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
2、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律师、亲属都是属于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
3、要注意取保候审的方式。取保候审有两种取保方式,一种是保证人保证,另一种是保证金保证。保证人保证的,保证人需要符合法律的规定,交纳保证金的,要将相关的证明提交给批准取保的机关。
通过以上的分析,职务侵占犯罪案件在侦查起诉阶段的,犯罪嫌疑人是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但需要符合取保的条件,如果不符合的,就不能申请,就算申请了也会被拒绝。
拓展延伸
职务侵占罪行的适用条件及取保候审规定
职务侵占罪行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职务侵占罪的适用条件包括:一是具有职务行为;二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三是侵占公私财物。职务侵占罪的取保候审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一是犯罪嫌疑人的罪行较轻,不需要逮捕;二是犯罪嫌疑人有固定住所,可以确保不会逃避侦查或者审判;三是犯罪嫌疑人没有妨碍侦查或者证据灭失的危险;四是其他可以取保候审的情形。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需遵守相关规定,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
结语
职务侵占是一种利用职务便利条件进行非法占有的行为,若数额达到一定标准且超过归还期限,将构成职务侵占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职务侵占罪犯在侦查起诉阶段,符合取保候审条件时可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注意确定符合条件、主体身份、取保方式等问题。职务侵占犯罪案件在侦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需符合条件,否则将被拒绝。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应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