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合同通知对方,不同意怎么办
终止合同通知对方不同意的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解除合同。合同解除时合同终止,合同解除的方式分别有:合同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向法院请求解除合同;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法律其他规定。
怎么解决签订集体合同争议
对这种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当通过协商自行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书面提出协调处理申请;未提出申请的,劳动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进行协调处理。劳动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时,应组织同级工会代表、企业方面的代表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共同进行。在协调处理时,双方当事人应选派代表3至10名,并指定一名首席代表参加。为保证职工代表在协商处理过程中充分行使权利,企业不得在此期间解除与职工代表的劳动关系。劳动行政部门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30天内结束。争议复杂或在影响处理的其他客观原因需要延期的,延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协调处理结果由劳动行政部门制作《协调处理协议书》,协议书下达后,双方应当执行。【风险提示】《劳动法》第84条第2款明确规定:“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由于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无权调解。
怎样签订集体合同
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多项或某项内容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一)劳动报酬;(二)工作时间;(三)休息休假;(四)劳动安全与卫生;(五)补充保险和福利;(六)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七)职业技能培训;(八)劳动合同管理;(九)奖惩;(十)裁员;(十一)集体合同期限;(十二)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十三)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十四)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十五)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
集体合同如何签订
集体合同订立程序:(一)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协商,拟定集体合同草案;(二)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三)将讨论通过的集体合同报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四)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风险提示】由此可见,履行报批程序是集体合同生效的前提条件,生效后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全体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即使新入职的员工也同样适用。
集体合同由谁签订
根据《劳动法》第33条第2款的规定,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由此可见,集体合同的双方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团体,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协商代表来协商集体合同草案的。集体协商代表是指按照法定程序产生并有权代表本方利益进行集体协商的人员:1、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未建立工会的,由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并以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同意。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本单位工会主席担任。工会主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协商代表代理首席代表。工会主席空缺的,首席代表由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未建立工会的,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从协商代表中民主推举产生。2、用人单位一方的协商代表,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指派,首席代表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担任或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管理人员担任。【风险提示】订立集体合同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方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该内容由 郭珣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