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工资与经济补偿金的关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31 01:58:33
文档

工资与经济补偿金的关系

经济补偿金按应发工资计算,不包括实发工资。根据劳动法规定,经济补偿金基于劳动者应得工资,不包括劳动保护费用和其他劳动收入。用人单位可在某些情况下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如劳动者主动解除合同、调动工作单位或劳动者过失导致解除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需符合法定条件。法律分析;一、经济补偿金是按应发还是实发工资。经济补偿是按应发工资计算,而不是按实发工资计算。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故应当是应发工资。
推荐度:
导读经济补偿金按应发工资计算,不包括实发工资。根据劳动法规定,经济补偿金基于劳动者应得工资,不包括劳动保护费用和其他劳动收入。用人单位可在某些情况下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如劳动者主动解除合同、调动工作单位或劳动者过失导致解除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需符合法定条件。法律分析;一、经济补偿金是按应发还是实发工资。经济补偿是按应发工资计算,而不是按实发工资计算。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故应当是应发工资。


经济补偿金按应发工资计算,不包括实发工资。根据劳动法规定,经济补偿金基于劳动者应得工资,不包括劳动保护费用和其他劳动收入。用人单位可在某些情况下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如劳动者主动解除合同、调动工作单位或劳动者过失导致解除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需符合法定条件。

法律分析

一、经济补偿金是按应发还是实发工资

经济补偿是按应发工资计算,而不是按实发工资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故应当是应发工资

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列入经济补偿金基数的范围:

(1)劳动保护费用,如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2)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二、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几种

按照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包括:

1、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提高劳动合同工资待遇但劳动者不愿意续签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于主管部门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未造成失业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3、由于劳动者的过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所述,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支付,首先要求符合法定的情形,否则的话用人单位是有拒绝支付的权利。比如说,由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最终双方解除了劳动合同,但是用人单位也不需要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情形解除劳动者的,也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结语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应按照劳动者的应发工资来进行,而非实发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应包括劳动者应得的各项工资,如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若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的某些劳动收入,如劳动保护费用和特殊劳动报酬等,不纳入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范围。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有几种情形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比如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未造成失业等。在这些情况下,用人单位有权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报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文档

工资与经济补偿金的关系

经济补偿金按应发工资计算,不包括实发工资。根据劳动法规定,经济补偿金基于劳动者应得工资,不包括劳动保护费用和其他劳动收入。用人单位可在某些情况下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如劳动者主动解除合同、调动工作单位或劳动者过失导致解除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需符合法定条件。法律分析;一、经济补偿金是按应发还是实发工资。经济补偿是按应发工资计算,而不是按实发工资计算。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故应当是应发工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