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不同,试用期也有所不同。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未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符合法律规定。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延长试用期,否则会违反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并可获得相应的赔偿金。
法律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试用期不合格怎么办
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以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但不得延长试用期,用人单位延长试用期的,属于违法约定试用期,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但是,实践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未达到法律规定的上限,比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三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为三个月,未达到六个月的上限,用人单位可否在三个月试用期满后以劳动者不符合要求为由延长试用期至六个月呢?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届满的,如果用人单位延长试用期,属于再次约定试用期的情形,违反了“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规定,同样属于违法约定试用期。
用人单位不得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延长试用期,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拓展延伸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为了考察职工能力、适应岗位需要而规定的时间。在试用期间,职工需要积极适应岗位,完成任务,并接受用人单位的监督和指导。如果职工在试用期间表现不合格,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同时,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试用期不合格的职工,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但可以延长试用期。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未达到法律规定的上限,且用人单位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延长试用期,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果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六条 【事业单位聘用制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规或者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条 【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