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文字解释了累犯的定义和条件。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同时,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法律分析
第一次犯罪是未成年,成年后再犯罪不属于累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不构成累犯。累犯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
拓展延伸
未成年首次犯罪是否算累犯?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之罪的人。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其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之罪的情况,一般不认为是累犯。这是因为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其思想和行为逐渐成熟,对所犯之罪的认识和认知也会发生变化,同时,国家也会采取措施,帮助未成年人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一定不会犯罪。未成年人同样具有犯罪动机和犯罪能力,其犯罪行为可能更为隐蔽或危害性更大。此外,部分未成年人由于年龄较小,可能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无论其是否犯有前科,都应当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加强教育和监管,避免其走上犯罪道路。
结语
无论是第一次犯罪还是多次犯罪,只要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都构成累犯。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累犯的概念,避免再次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六条
危害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