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阐述了审查合同主体的四个关键方面,包括合同主体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代代理人是否具有代理权、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以及是否办理了相关手续。在审核合同主体资质时,应关注营业执照及年检情况,以确认主体合法性。同时,还需区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内部职能部门签约问题,审核签约人的资格和权限,以及明确主体真实性和意思表示真实性。
法律分析
审查合同主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合同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如果是代什么理人是否为有权代理,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应资质,合同主体是否办理了相应的手续。审查合同主体资质时应注意审核对方的营业执照及年检的情况以了解其主体的合法性等问题。
一、审查合同主体的哪些方面?
审查合同主体的以下方面:
1.合同的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的代理人是否是有权代理;
3.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应的履行义务的资质;
4.是否办理了相应的审批手续。
二、审查合同主体资质时应注意什么
审查合同主体资质,应当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区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内部职能部门的签约问题。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如果具备营业执照就具有签约主体的资格,但其是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就是诉讼中应解决的问题,这不应影响其签约主体资格。企业的职能部门就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2.审核对方的营业执照及年检的情况以了解其主体的合法性(如是否合法注册、是否存在未年检导致被吊销营业执照等)和经营范围。
3.审核签约人有无签约权限很多情况下,不可能都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直接签署,而是由授权代表加以签署,此时应审核代理人的资格和权限。
三、审查合同主体的技巧
审查合同主体的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主体真实性审查,即自然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是否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法人是否依法成立,其有无必要的财产或经费、名称、组织结构和场所,法人能否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非法人组织是否在授权范围内从事活动。
2.主体意思表示真实性的审查,即合同是否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存在欺诈或者显示公平等情形。
3.主体合法性审查,对于某些特定行业,该行业对从事某一活动的主体有特别规定,一旦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则势必导致对该行业秩序的破坏,最终导致对公共利益的损害。此类合同,如签订合同的主体合法性欠缺,则合同无效。
结语
审查合同主体资质是保证合同有效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审核营业执照、年检情况、代理资格和权限等方面。同时,还需关注主体真实性、意思表示真实性和合法性等方面。只有审查全面、准确,才能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