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需支付2倍工资;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需支付2倍工资;未按约定支付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不支付加班费、未支付经济补偿需赔偿;违法解除或终止合同需支付2倍赔偿金;不出具书面证明需改正,造成损害需赔偿。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物品需退还并罚款。
法律分析
1、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的法律责任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提示:向劳动者支付每月两倍的工资的起算时间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解释:首月不罚;公式:工期乘2减1)
(2)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2、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违法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金;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支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4)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3、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1)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结语
根据上述规定,对于用人单位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若用人单位在用工满一个月后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支付每月两倍的工资。对于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每月两倍的工资。对于用人单位违法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金,并加付赔偿金。对于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未出具书面证明的还需改正,并承担赔偿责任。若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物品,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限期退还,并处以罚款,同时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条 【规章制度违法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等的变更】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