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不能替代民事责任,犯罪分子除了受到刑事处罚外,还应根据情况赔偿经济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和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犯罪分子不仅会受到刑事处罚,还可能被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并需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诈骗坐牢后还要还款,承担刑事责任并不能代替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被判刑后的诈骗犯是否仍需履行还款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即使诈骗犯被判刑,仍然需要履行还款义务。刑罚并不解除其还款责任,因为还款是对被骗者的补偿和恢复其经济损失的手段。诈骗行为损害了他人的权益,犯罪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即使被判刑,犯罪者仍然有义务通过合法手段偿还被骗者的款项。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措施。因此,被判刑后的诈骗犯仍需履行还款义务,以尽量弥补受害者的损失,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法律的公信力。
结语
诈骗犯被判刑后,仍需履行还款义务。法律规定,除了承担刑事责任外,犯罪分子还应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即使被判刑,犯罪者仍须通过合法手段偿还被骗者的款项。这既是法律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只有履行还款义务,才能弥补受害者的损失,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法律的公信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