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监察部门立案后的处理方式及时间要求:劳动监察部门在接到举报或投诉后,会进行调查和现场检查,最多耗时60个工作日做出处理决定。处理方式包括行政处罚、责令改正、撤销立案、移送有关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理。若违法行为未被发现或举报投诉两年内未发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劳动争议应按照规定程序处理,仲裁裁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整个过程工作日不包括法定节假日和周末。
法律分析
一、劳动监察部门立案后会怎么处理
劳动监察大队收到举报、投诉后有权利进行调查和现场检查,并在60个工日内做出处理决定。
1、对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
3、对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撤销立案。
4、发现违法案件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5、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6、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7、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发生争议的,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8、对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事项或者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告知投诉人依照劳动争议处理或者诉讼的程序办理。
《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监察受理时间一般要多久
立案期5个工作日,调查期60个工作日,案情复杂的经领导批准可以再延长30个工作日(所以调查期最多是90个工作日),调查结束后15个工作日作出责令改正。用人单位期限内不执行责令改正的下达行政处理决定,还不执行的交法院强制执行,但执行前有6个月的行政诉讼期。工作日不包含法定节假日和周六周末。如果用人单位所以赶上争议比较大的不如到劳动仲裁去,45天内开庭,开庭后15天内出裁决,15天后不上诉就生效。
结语
劳动监察部门立案后的处理程序包括调查、现场检查和处理决定。根据情况,可能会采取行政处罚、责令改正、撤销立案等措施。若发现违法行为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范围,会移交相关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案件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两年内未发现或未举报的违法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不再追究。劳动争议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解、仲裁或诉讼。劳动监察受理时间一般为5个工作日,调查期最多为90个工作日,调查结束后会给予责令改正。如果用人单位不执行改正决定,可交由法院强制执行,但需等待6个月的行政诉讼期。如果争议较大,建议通过劳动仲裁程序解决,开庭时间为45天,裁决生效需15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九条 【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八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四条 【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事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