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共有几个孩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30 11:35:42
苏轼一共有几个孩子
1、苏迈(1065-1119年),字维康,尝为酸枣尉(《苏轼文集》卷六八《书迈诗》),1113年(政和三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于孙到岳父吕陶隐居处萧县居住,至1119年(宋徵宗宣和元年)三月十五日,苏迈卒于萧县皇藏峪龙岗泉。2、苏迨(1070——1126年),苏轼次子,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3、苏过(1072-1123年),北宋文学家,苏轼第三子,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1094),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1100),随父北归,徽宗政和二年(1112),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苏过逝后葬于河南郏县。
导读1、苏迈(1065-1119年),字维康,尝为酸枣尉(《苏轼文集》卷六八《书迈诗》),1113年(政和三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于孙到岳父吕陶隐居处萧县居住,至1119年(宋徵宗宣和元年)三月十五日,苏迈卒于萧县皇藏峪龙岗泉。2、苏迨(1070——1126年),苏轼次子,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3、苏过(1072-1123年),北宋文学家,苏轼第三子,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1094),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1100),随父北归,徽宗政和二年(1112),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苏过逝后葬于河南郏县。

4个。
1、苏迈(1065-1119年),字维康,尝为酸枣尉(《苏轼文集》卷六八《书迈诗》),1113年(政和三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于孙到岳父吕陶隐居处萧县居住,至1119年(宋徵宗宣和元年)三月十五日,苏迈卒于萧县皇藏峪龙岗泉。
2、苏迨(1070——1126年),苏轼次子,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
3、苏过(1072-1123年),北宋文学家,苏轼第三子,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1094),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1100),随父北归,徽宗政和二年(1112),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苏过逝后葬于河南郏县。
4、苏遁(1083—1084年),小名干儿,苏轼第四子,有《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却寄迈迨过遁》,有《勉子瞻失干子诗二首》。
苏轼一共有几个孩子
1、苏迈(1065-1119年),字维康,尝为酸枣尉(《苏轼文集》卷六八《书迈诗》),1113年(政和三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于孙到岳父吕陶隐居处萧县居住,至1119年(宋徵宗宣和元年)三月十五日,苏迈卒于萧县皇藏峪龙岗泉。2、苏迨(1070——1126年),苏轼次子,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3、苏过(1072-1123年),北宋文学家,苏轼第三子,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1094),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1100),随父北归,徽宗政和二年(1112),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苏过逝后葬于河南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