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起诉后撤诉的法律后果及撤诉条件:撤诉后离婚案件未诉状态,再次起诉需重新计算审理期限,未判离可再次起诉,撤诉需在宣判前提出,需符合法律规定且自愿。
法律分析
一、离婚起诉后撤诉的法律后果
1、离婚起诉后撤诉的法律后果是:原告撤诉后,等于离婚案件的审理属于未诉状态。本次诉讼程序终结,如再次起诉,诉讼审理期限重新计算。撤诉后第二次起诉离婚的,仍然视为第一次起诉离婚。如果没有判离,原告可以再进行第三次起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裁定。人民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二、起诉离婚后又想撤诉怎么办
起诉离婚后,原告若是反悔了,可以申请撤诉,即原告在立案受理后,进行宣判前,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人民提出撤回其起诉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需要符合哪些情形,人民才会裁定准予撤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申请撤诉的人是提起诉讼当事人本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经过特别授的委托代理人。
(二)申请撤诉是出于自愿而非受人强迫。
(三)申请撤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撤诉不得侵犯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益,不得规避法律。(四)申请撤诉必须在宣判以前提出。
拓展延伸
撤诉对离婚案件的法律影响及后果
撤诉对离婚案件的法律影响及后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当一方在离婚案件中提起诉讼后,如果后来决定撤诉,将会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首先,撤诉意味着原告放弃了对离婚案件的追求,这可能导致终止诉讼程序。此外,撤诉也可能会导致对原告的一定法律责任,例如支付被告的诉讼费用或赔偿费用。另外,撤诉可能会对离婚案件的进展产生影响,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相关诉讼事项的处理,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因此,当考虑撤诉时,当事人应该谨慎权衡各种法律后果,并在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适当的法律建议。
结语
撤诉对离婚案件的法律影响及后果是复杂而重要的。撤诉意味着原告放弃了对离婚案件的追求,可能导致终止诉讼程序。同时,撤诉可能会导致原告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支付被告的诉讼费用或赔偿费用。此外,撤诉还可能影响离婚案件的进展,包括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相关事项。因此,在考虑撤诉时,当事人应慎重权衡各种法律后果,并在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适当的法律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对同级人民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原审人民应当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并且将抗诉书副本送交当事人。
上级人民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人民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二十 地方各级人民认为本级人民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提出抗诉。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20修订):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