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决、裁定和刑事判决、裁定都需履行,拒绝者可向法院申请执行,期限为判决生效后二年内,法院收到申请后六个月内执行。民事判决一般由第一审法院执行,未履行可向其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执行。刑事判决判处实刑的由监狱或看守所执行。
法律分析
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立案庭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判决生效后二年内,可以中止、中断。法院收到您的申请后六个月内进行执行。
民事判决书生效后,一般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负责执行判决。民事判决生效后,如果对方未履行的,另一方可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但一般情况下,都应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会由法院执行局具体负责判决的执行。刑事案件中,判决生效后,若属于判处实刑的,由监狱或看守所执行。
拓展延伸
执行法院判决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执行法院判决是确保司法裁决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首先,执行人应仔细阅读法院判决书,了解判决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接着,执行人需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提交必要的申请材料,并缴纳相关费用。法院将根据申请的情况进行审查,并发出执行通知书。执行人应及时收到通知书后,按照法院的要求进行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应遵守法律程序,确保执行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同时,还需注意执行时限、财产保全、执行异议等问题,确保执行顺利进行。最后,执行人应及时向法院报告执行情况,以便法院进行监督和指导。执行法院判决需要谨慎操作,确保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立案庭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判决生效后二年内,可以中止、中断。一般情况下,民事判决书生效后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负责执行判决。对方未履行的,另一方可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刑事案件中,判决生效后,若属于判处实刑的,由监狱或看守所执行。执行法院判决需要遵守法律程序,确保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章 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百四十七条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八条 在执行中,需要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