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讲述了判决书下达后的后续程序。首先,当事人有十日的时间不服判决提起上诉或抗诉。接着,如果当事人均未上诉或抗诉,判决将生效,当事人需各自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一过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
法律分析
判决书下来后续程序:
1、等待上诉期、抗诉期,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十日,从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算。
2、当事人均未上诉、抗诉的,判决生效,当事人各自履行各自的义务。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拓展延伸
被告人的上诉权受到哪些?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人有权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然而,被告人的上诉权并非完全无。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在上诉期限内要求人民重新审判的案件,如果在上诉期限内没有提出上诉,即发生法律效力。
但是,在上诉期限内,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提起上诉。此外,被告人在上诉期限内要求撤回上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裁定。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要求撤回上诉的,应当准许。
另外,被告人在上诉案件审理期间对第一审认定的犯罪事实提出异议,或者在举证、质证过程中提出异议的,第一审人民应当重新审理。被告人在上诉案件审理期间或者在第二审期间提出异议的,第二审人民应当依法处理。
综上所述,被告人的上诉权受到一定,但并非完全无。在一定条件下,被告人的上诉权可能会受到。
结语
当事人需等待上诉期和抗诉期,在此期间可向上一级提起上诉或抗诉。若当事人均未上诉或抗诉,判决生效,当事人需各自履行义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当事人有权用书状或口头向上一级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也可以对地方各级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剥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条 人民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三节 简易程序 第二百二十一条 人民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按照本章第一节或者第二节的规定重新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缺席审判程序 第二百九十六条 因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中止审理超过六个月,被告人仍无法出庭,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申请或者同意恢复审理的,人民可以在被告人不出庭的情况下缺席审理,依法作出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