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拘役一月可判缓刑,但需符合条件: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且不是累犯。执行缓刑由法院宣告后交由相关机关执行,我国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判处缓刑需符合一定条件,如案件后果不严重、犯罪人态度较好且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法律分析
一、醉驾拘役一月可判缓刑?
醉驾拘役判一个月,如果符合缓刑的条件是可以适用于缓刑的。
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二、判了缓刑具体怎么执行?
由法院宣告缓刑后交有关机关执行。由于各国司法机关的体制和缓刑的内容不同,执行的机关也有区别。主要有二类。一类是原审法院或其委托的其他法院负责缓刑的执行。法院内设专门的执行法官或缓刑监督官,罪犯应定期与缓刑监督法官联系,报告情况,这一类占绝大多数。另一类是由特设的保护观察机关执行,由原审法院指导。我国的缓刑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7条第1款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宣告缓刑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后,人民法院应将判决书、执行通知书送交罪犯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由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
刑事案件中判处缓刑是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可,必须是案件的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的态度较好,放出去也不会对于社会造成危害,那么对于这样的刑事案件判处缓刑的可能性比较大。
结语
醉驾拘役一月可判缓刑,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一定条件。首先,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其次,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最后,犯罪分子不是累犯。一旦法院宣告缓刑,执行机关将根据不同国家司法体制进行执行。在我国,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缓刑。判处缓刑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以确保不对社会造成危害。
法律依据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第三节 校车驾驶人管理 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并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核查,确认申请人无犯罪、吸毒行为记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及相应车型,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