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注销后,以企业法人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出资人为被告;公司清算程序包括股东会决议、成立清算组、通知相关部门、登记备案和公告等步骤;债权人申请公司破产的条件包括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的债权是财产上的请求权,且债权已到期且未受清偿。
法律分析
一、企业注销后谁为被告
公司注销,表示公司法定主体资格已消失,丧失了诉讼主体资格,不能再做原告或被告了。《最高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四条规定,企业法人解散的,依法清算并注销前,以该企业法人为当事人;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销的,以该企业法人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出资人为当事人。
二、公司清算程序怎么走
(一)由公司股东会作出公司解散的决议,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二)股东会作出公司解散决议后15日成立清算组。清算开始之日(决议解散之日)起十日内,书面通知登记机关、税务部门、劳动部门及开户银行。
(三)到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清算指南》、《清算报告书写格式》、《清算备案申请书》等表格,办理清算组备案。
(四)在工商局认可的报刊上刊登清算公告。
(五)制作清算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三、债权人申请公司破产的条件
(一)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企业破产法》第7条第2款明确将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债权人申请破产的前提条件。
(二)债权人的债权是财产上的请求权。因为破产程序是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清理的程序,所以只有享有财产上的请求权的债权人才可以通过破产程序获得清偿,从而法律赋予其申请开始破产程序的权利才有实际意义。
(三)债权人的债权应是已到期的债权。债权人的债权必须是可得行使的,即该债权已到期,且未受清偿。债权人享有的债权如果是附期限的,必须是期限已经到来;如果是附条件的,必须是条件已经成就。
结语
企业注销后,公司法定主体资格消失,不能再作原告或被告。根据最高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企业法人解散前,以该企业法人为当事人;未清算即被注销的,以股东、发起人或出资人为当事人。公司清算程序包括股东会决议解散、成立清算组、通知相关机关、刊登清算公告、制作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等。债权人申请公司破产的条件包括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的债权是财产上的请求权、债权已到期且未受清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领取营业执照,以个人独资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个人独资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按本法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责令限期办理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2009修正):第二章 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十九条 企业由于下列原因之一终止:
(一)违反法律、法规被责令撤销。
(二)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决定解散。
(三)依法被宣告破产。
(四)其他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第 经依法登记设立的乡镇企业,应当向当地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乡镇企业改变名称,住所或者分立、合并、停业、终止等,依法办理变更登记、设立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后,应当报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