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不代表立案。
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不等同于立案。它允许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在案件审理期间不被羁押,但需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以确保其能够随传随到。取保候审的决定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作出,而立案是指司法机关正式记录并开始处理一个案件的过程。因此,即使某人被取保候审,也不意味着已经被正式立案审理。取保候审仅是确保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调查和审理过程中的可控性,并非对其犯罪行为的法律认定。
取保候审的法律程序:
1、立案审查:司法机关对报案或线索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侦查阶段:立案后,侦查机关进行调查取证,以确定犯罪嫌疑人;
3、逮捕与取保候审:侦查机关可根据案件情况和犯罪嫌疑人的表现,决定是否逮捕或者采取取保候审;
4、审查起诉:侦查结束后,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是否提起公诉;
5、审判阶段: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不代表立案,只是为了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案件审理期间不被羁押,而并非对其犯罪行为的法律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