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行政部门应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15天内提出异议。集体劳动合同的特征包括:主体为劳动者的团体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内容涵盖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和职工权益;需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其效力高于个人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一、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之日起多少天提出异议
用人单位与用工一方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后,应当报关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对集体劳动合同有异议的,应该收到合同15天内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四条【集体合同的报送和生效】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二、集体劳动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1、集体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的团体组织——企事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另一方是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2、集体合同以集体劳动关系中全体劳动者的最低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和全体职工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协调用人单位内部劳动关系,确定劳动者的共同利益。
3、集体合同是要式合同,我国劳动法规定集体合同必须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登记、审查、备案,方能发生法律效力。
4、集体合同的效力高于劳动合同的效力,其效力及于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会和全体职工。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规定,否则无效。
拓展延伸
劳动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异议的时限是多少?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提出异议的时限为自收到集体合同之日起30天内。在这30天内,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集体合同进行审查,并在必要时提出异议。这个时限的设定旨在确保劳动行政部门及时行使监督职责,保障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如果劳动行政部门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异议,则默认认可集体合同的内容。因此,雇主和劳动者在签订集体合同后,应密切关注劳动行政部门的反馈,并及时处理任何可能的异议。这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双方权益的平衡。
结语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提出异议的时限为自收到集体合同之日起30天内。在这30天内,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集体合同进行审查,并在必要时提出异议。这个时限的设定旨在确保劳动行政部门及时行使监督职责,保障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如果劳动行政部门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异议,则默认认可集体合同的内容。因此,雇主和劳动者在签订集体合同后,应密切关注劳动行政部门的反馈,并及时处理任何可能的异议。这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双方权益的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五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四十四条 用人单位在录(聘)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应当具备女职工特殊保护条款,并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等内容。
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的集体合同中应当包含男女平等和女职工权益保护相关内容,也可以就相关内容制定专章、附件或者单独订立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十八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七十条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