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中,当事人之间达成管辖协议时的处理方式。如果当事人没有达成协议,则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且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则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此时履行地没有管辖权。
法律分析
如果因为合同纠纷而提出的诉讼,当事人之间已经达成了管辖协议,那么按照协议来执行。2.当事人没有约定管辖的,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3.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此时履行地没有管辖权)。
拓展延伸
买卖合同纠纷管辖权划分
买卖合同纠纷是指买卖合同双方之间因合同履行发生争议而产生的纠纷,如商品价格、交货时间、质量问题等。在处理此类纠纷时,管辖权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买卖合同纠纷的管辖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合同履行地管辖:如果合同中规定了合同履行地,争议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的地点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合同中未规定合同履行地,则可以根据合同履行情况来确定合同履行地,如商品运输路线、交付地点等。
2.被告住所地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原告住所地相同或者相近,或者有法人代表等可以作为被告的人员居住地,则可以在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3.合同签订地管辖:如果合同是在合同签订地签订的,则可以在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起诉。
4.原告住所地管辖:如果原告住所地与被告住所地相同或者相近,或者有法人代表等可以作为原告的人员居住地,则可以在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在确定管辖权后,人民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决定具体的管辖法院。如果买卖合同纠纷双方无法就管辖权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民事诉讼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或者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管辖。
结语
如果在合同纠纷中达成了管辖协议,那么应该按照协议执行。如果没有约定管辖,那么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且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那么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将具有管辖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合同纠纷没有达成管辖协议,则无法确定管辖权,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或向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寻求帮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四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