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财产的纠纷,明确财产的权属,夫妻之间可以对婚前财产进行公证,但是夫妻的婚前财产必须进行公证;
夫妻婚前财产公证是夫妻自愿选择的,不是必须进行的,只是婚前财产约定进行公证更为可靠,能更好的保护各自的财产,减少纠纷。
一、婚前财产需要公正吗
可以进行公证,不是必须进行公证。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财产所有人其配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亲自到公证机构办理婚前财产公证。已经进行公证的婚前财产,能够证明此财产在法律上属于个人的财产,离婚时不进行分割。我国法律并没有强制财产所有人要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是否进行公证,由当事人自主决定。
二、如何保护个人的婚前财产?
保护个人的婚前财产的方式如下:
1、保存好财产的权利证明,比如购买合同之类的,以证实是属于自己的婚前财产;
2、可以对婚前财产进行公证;
3、如果是夫妻共同生活所需,尽量不使用婚前财产。
判断是否属于婚前财产的关键在于财产权的取得时间系在结婚之前,如果财产权的取得系在婚前,但婚后才实际占有该项财产,其性质属于婚前个人财产,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再婚老人婚前财产需要公证吗
法律没有强制性规定,但是最好进行公证。老年人再婚办理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有助于明确老年人再婚前财产的数量、范围、价值和产权归属,是解决婚姻、财产纠纷可靠的法律依据,对稳定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预防婚姻纠纷,促进社会安定具有较好的法律保障作用。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