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公司需支付双倍工资;劳动合同的主体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特定性和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对象包括新招用、固定工和特殊人员;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非法人经济组织、国家机关等。
法律分析
一、公司未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果是怎样的
1、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应该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谁
1、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劳动合同的主体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
(1)其一,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
(2)其二,劳动合同签订后,其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性,劳动者必须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
3、劳动者
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象,按照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改革要求,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对象包括:新招用的劳动者、原有的固定工以及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所谓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是指根据劳动部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和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的以下人员:
(1)存在着劳动关系而没能履行劳动义务的特殊人员。例如,用人单位的“富余人员、放长假”的职工,长期被外单位借用的人员、带薪上学人员,请长期病假人员、停薪留职人员,被派到合资、参股单位人员;
(2)企业、事业单位的中共党委书记、厂长或经理、工会主席等。
4、用人单位
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个体、合伙制非法人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特殊类型经济组织,如租赁经营(生产)、承包经营(生产)的企业等。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将面临每月支付双倍工资的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有所不同。劳动者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对象包括新招用的劳动者、原有的固定工以及特殊人员。而用人单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个体、合伙制非法人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以及特殊类型经济组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三条 【无营业执照经营单位的法律责任】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七条 【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