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最多赔11个月的双倍工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签订劳动合同需注意:了解情况,不签不知情合同;签约须落实在纸上,避免口头承诺;查清用人资格,避免与不适格主体签订合同。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合法权益,未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作为赔偿费用。
法律分析
一、未签劳动合同最多赔多少钱?
未签订劳动合同最多能够赔偿11个月的双倍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二、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
1、仔细了解情况,莫签不知情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工作内容、条件、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情况。打工者签订劳动合同前,应尽量对用人单位的这些情况以及企业文化、发展趋势、员工管理等进行全面了解,尽量与资质和声誉较好的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从源头防范非法用工和侵害合法权益的情形发生。
2、签约落在纸上,莫签口头承诺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口头约定一旦发生纠纷各执一词,打工者往往有口难辩。所以,打工者要主动提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单位不签,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反映并由其督促签订。
3、查清用人资格,莫签主体不适格合同。
事先了解单位名称、法人是谁等情况,注意与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人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对于转包严重的行业要小心。比如,《关于加强建设等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规定,建筑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包工头等都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
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定了劳动关系后,双方也是需要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中也要写明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工作的具体期限,如果当事人双方没有及时的签订劳动合同也是很难保障合法权益的,所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也是需要支付双倍工资作为赔偿费用的。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最长不超过11个月。因此,在雇佣关系建立后,双方应尽快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工作内容和期限。同时,劳动者在签订合同前应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避免签订不知情合同。口头约定往往难以证明,因此建议坚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此外,劳动者还应查清用人单位的资格,确保与合法主体签订合同。签订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手段,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作为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六条 【订立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章 劳动争议 第七十八条 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