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意解除合同法律规定为,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合意解除合同。其中包括当事人事先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当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解除合同的情形;以及合同中没有约定,但双方当事人事后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情形。
解除合同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解除合同的构成要件如下:
1、法定解除合同的构成要件是出现法定解除事由,并由有权解除权的一方发送解除通知;
2、约定解除合同的构成要件是出现合同约定的解除事由,并由有权解除权的一方发送解除通知;
3、协商解除合同的构成要件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不违反强行法规范和社会公共利益。
终止和解除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终止和解除合同的区别如下:
一、合同解除后能使合同关系溯及既往地消灭,发生恢复原状的效力,也能向将来发生效力,即不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而合同终止后,只是使合同关系消灭,向将来发生效力,不产生恢复原状的效力。
二、合同解除一般仅适用于违约的情况下;而合同终止则在合同违约和不违约的情况下都可以适用。
违约方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据为什么?
违约方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作为违约方,虽然不能依据规定行使法定解除权,但是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强制履行成本过高的情形下,强制履行显然是非理性的选择。违约方可以以承担违约责任的代价换取对合同义务履行的免除。在合同履行存在该条规定的情形时,违约方主张解除合同应予支持。
撤销合同、解除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可以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撤销合同。
(一)有效合同,一般来讲合同双方当事人肯定希望签订的合同是有效合同,有效的合同,对合同签订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实际中经常出现无效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的情况,这会给一方当事人带来损失的。
(二)无效合同。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确定无效、绝对无效。
(三)效力待定合同。是合同因存在瑕疵致使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对当事人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从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来看,合同效力待定主要因为合同签定主体存在瑕疵,在第三人或行为人采取补救措施或拒绝采取补救措施之前,该合同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合同效力待定意味着此时不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但如果经过追认的话还是可以的。
(四)可撤销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的合同。
其中,撤销合同、解除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如下:
一、从发生原因上看,合同无效是指合同根本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有效的条件,合同关系不应该成立;而合同解除是指消灭已经有效成立的合同。
二、对于无效合同、特别是故意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的合同来讲,应该当然无效,即使当事人不主张无效,有关国家机关也应主动干预;而合同的解除主要适用合同自由原则,即使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当事人不行使解除权,国家也不必干涉。
三、无效合同的确认权归仲裁机关和人民法院,宣告合同无效是国家行为;而合同解除则往往由双方当事人自己决定。
四、在法律后果上,合同因当事人故意违法而导致无效的,应追缴当事人所获得的非法财产;而合同解除则不存在追缴财产问题。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责任是什么?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末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该内容由 潘海玲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