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涂鱼是一种习性特征比较奇怪的动物,因为它们有时候在水中生活,而有时候却在岸上的滩涂生活,甚至有的时候还可以在树上发现它们的生硬。有些人会因为弹涂鱼能同时适应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而认为它们是两栖动物,但其实并不是。从类别方面来看,弹涂鱼属于硬骨鱼纲,属于鱼类的一种,而且它们的名字中也带有“鱼”,类别属性还是比较明确的。而两栖动物指的是两栖纲里的动物,弹涂鱼则并不属于两栖纲。
作为鱼类,弹涂鱼跟两栖动物相比也有一些关键的特征是不同的。比如,从身体构造来看,弹涂鱼有各种鱼鳍构造,这些构造使得它们可以在水中自由活动,但两栖动物则没有鱼鳍,鱼鳍是鱼类特有的构造之一。另外,从呼吸器官来看,很多两栖动物在发育变为成体之后就有肺部这一构造,而且用肺呼吸,但弹涂鱼则不同,它们除了用鳃呼吸之外,就是用口腔粘膜或者皮肤呼吸。
二、弹涂鱼有肺吗上文已经介绍过,弹涂鱼属于鱼类。而鱼类的呼吸器官基本都是鳃,它们还不属于特别高等的动物,因而没有肺部这一呼吸器官。肺部作为呼吸的构造,是比较高级的,而且也是效率比较高的,只有比较高等的动物才有,人类以及其它一些哺乳动物就是用肺来呼吸的。而弹涂鱼属于鱼类,还没有肺部。当它们在水中时,使用的呼吸器官是鳃。而当它们脱离水时,也不用肺呼吸,而是用口腔中的粘膜以及皮肤来辅助呼吸。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生物学家根据哪些特征把弹涂鱼归为鱼类,蝾螈归为两栖类而蜥蜴归为爬行类的
根据各种动物不同的呼吸器官来分类的。
因为弹涂鱼用鱼鳃呼吸,所以归为鱼类。
蝾螈幼体用鳃呼吸,成体同时可以用肺呼吸,所以是归为两栖类。
蜥蜴从小到大都是用肺呼吸,而且身上有鳞甲,属于爬行类。
弹涂鱼离开水时怎么呼吸?
当它出水后,发达的鳃室充满了空气,并把尾部浸在水中,作为辅助呼吸之用。离水生活已经成为它的重要习性。它能在陆地上象蜥蜴一样活泼运动,胸鳍肌柄能前后自如运动,起着爬行动物前肢的作用。
为什麽把弹涂鱼归为鱼类;把蝾螈归为两栖类;把蜥蜴归为爬行类
因弹涂鱼终生依靠腮呼吸而把它归为鱼类;因蝾螈幼年用腮呼吸、成年用肺呼吸而把它归为两栖类;因蜥蜴用肺呼吸而把它归为爬行类
弹涂鱼
弹涂鱼与大弹涂鱼一样,可以长期在陆上生存。如果不定期游出水面便会死亡。
弹涂鱼不像大弹涂鱼只能生活在泥沼中,弹涂鱼在海岸附近的石头、木块上也可发现它们,和大弹涂鱼一样,它们的头上也有两颗灵活的眼睛,只是比大弹涂鱼小。
在我国沿海区或半咸水的河口滩涂地带,生活着一种体长仅数十毫米的小型鱼类,头大而方;眼突出并能转动;胸鳍基部有一肌柄,可以用作在陆上支撑、爬行的器官;左右腹鳍愈合成一个吸盘。
弹涂鱼有离水觅食的习性,每当退潮时。它常依靠胸鳍肌柄爬行跳动于泥涂上以觅食,或爬到岩石、红树丛上捕食昆虫,或爬到石头上晒太阳。当它出水后,发达的鳃室充满了空气,并把尾部浸在水中,作为辅助呼吸之用。离水生活已经成为它的重要习性。它能在陆地上象蜥蜴一样活泼运动,胸鳍肌柄能前后自如运动,起着爬行动物前肢的作用。为了加强在陆上爬行能力,臀鳍变得很低,尾鳍下叶的鳍条变粗。在泥涂上行动时有步调,每一步必配合胸鳍的向前活动,即先用胸鳍踏在地上,再把身体拖向前去,步调的重复很快。当胸鳍向前运动时,腹鳍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当它在作短距离蹦跳时,只依赖胸鳍的活动;而在作一米以上距离的跳跃时,就必须辅助于尾部叩击地面。当它在躁急或受惊吓时,才会作远距离跳跃。每当退潮时,你可以在滩涂地方看到弹涂鱼在跳来跳去地玩耍和互相追逐。弹涂鱼的视觉非常灵敏,稍受惊动就很快跳回水中或钻入洞穴、岩缝中。
弹涂鱼 Boleophthalmus petinirostris,又名跳鱼、泥猴,属鱼纲鲈形目弹涂鱼科。有两种,一种俗称花兰,体长12—45厘米,青蓝色,背部遍布小星点,质好、味美;另一种俗称扣兰,体长不到10厘米,骨硬,略有苦味。弹涂鱼在我国沿海均产之,而且常平可以生产,尤以夏、秋两季产量较多,而我市沿海涂滩肥沃,适宜弹涂鱼生长繁殖。以瓯海区沙村为例,村民下滩涂捕捉弹涂鱼,年捕获量约50吨。分鲜食、干晶两种,均为筵席上名菜。有滋肝补肾和愈合创口的功效,由于弹涂鱼肉质细嫩,富含油质,经济价值很高,很受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目前我市有些地区正在开始进行人工试验养殖,如果成功将有更多的弹涂鱼上市供给。
[形态特征]体呈圆柱形,一般体长10~20m厘米、体重20~50克。眼较小,突出于头背缘之上,下眼睑发达、口端位,两颌各有牙1行,上颌牙呈锥状,前方每侧3个牙呈犬牙状;下颌牙斜向外方,呈乎卧状。体背黑褐色。腹部灰色。背侧有6个黑色条状块,周身遍布不规则的绿褐色斑点、背鳍二个,第1背鳍很小。仅有鳍棘5条,鳍棘末端成丝状延长,其中第3棘最长;第2背鳍与臀鳍均较长,其长度大体相等。尾鳍楔形、宽大,第2背鳍有3条通常的灰白色横线,胸鳍有黄绿色虫纹状图案,十分艳用。
食用方法:
家庭食用以氽汤、打卤味道最鲜美,也适于清蒸、红烧或做鱼九子。
弹涂鱼
弹涂是一种特殊的鱼类,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要比在水中长,它们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以及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弹涂鱼离开水之后会非常活跃。
蝾螈
蝾螈róng yuán(Salamander),又称火蜥蜴,娃娃鱼,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它是蝾螈科的1属。体全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现有6种及亚种,均分布于亚洲东部。日本有剑尾蝾螈和红腹蝾螈两种。中国有4种及亚种,以东方蝾螈分布最广,常见于华东和华中地区;蓝尾蝾螈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见于贵州水城;楚雄亚种见于云南中部;呈贡蝾螈仅见于云南呈贡。
蝾螈犁骨齿呈“∧”形,唇褶较显,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幼体有平衡枝,外鳃3对,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鳍褶低而平直。
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 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底栖,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在寻求配偶时,雄螈经常围绕雌螈游动、时而触及雌螈肛部,时而在头前,弯曲头部注视雌螈、同时将尾部向前弯曲急速抖动,如此反复多次,有的可持续数小时。当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团),沉入水底粘附在附着物上时,雌螈紧随雄螈前进,恰好使泄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尖端,徐徐将精包的精子纳入泄殖腔内。精包膜遗留在附着物上。纳精后的雌螈非常活跃,尾高举与体成40□~60□,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常态。雌螈纳精1次或数次,可多次产出受精卵,直至产卵季节终了为止。在产卵时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褶合在泄殖孔部位,将卵产于其间。每次产卵多为1粒,产后游至水底,稍停片刻再游到水面继续产卵;一般每天产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产220余粒,最多可达668粒。一般经 15~25天孵出。即将孵出的胚胎有3对羽状外鳃和 1对细长的平衡枝。蝾螈是较好的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也能捕食水稻田中的水生昆虫。
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中国大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1.5米。
蜥蜴俗称“四足蛇”,有人叫它“蛇舅母”,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 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