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因:孔雀鱼头部充血有可能是打架或者是不小心撞到鱼缸内的装饰物所致,表现症状为头部红肿充血、游动不平衡等。
2、治疗办法: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治疗,让它们自己慢慢恢复就可以了。如果想要恢复得快一点,可以给孔雀鱼用一点消炎药。
二、烂鳃病1、原因:孔雀鱼烂鳃病多由水质太差或者是短时间内的水温变化过大导致,经常发生在每年的春秋季。发病症状为病鱼两侧的鳃盖骨发炎充血,或者是各个鳍部发生腐烂。
2、治疗办法:可以用0.02克的呋喃西林粉兑10公斤的水,对病鱼进行药浴治疗。每次药浴的时间大概在10分钟左右即可。也可以用5-8片的土霉素兑100公斤的水进行药浴,每次药浴30分钟左右。
三、白点病1、原因:水温过低,会导致小瓜虫繁殖、寄生,使鱼患上白点病。发病前期,鱼体身上会有零星的白点,后期白点会扩大,引起各个组织充血。
2、治疗办法:白点病会传染,所以要先隔离。然后升高鱼缸内的水温,并加入一些海盐或者粗盐进行杀菌。此外,还要每天换水。这样大概一周左右就会痊愈。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孔雀鱼头部出血是怎么回事??
出血病
[发病原因] 引起鱼患出血病的因素较为复杂,一般有病毒性、细菌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引发:
1.病毒、细菌(一般认为由单胞杆菌)和寄生虫侵害鱼体致使鱼体周身或局部受损。
2.水质关系 不管用自来水养鱼,还是湖水或井水养鱼,需经过静置或曝晒2—3天后,才可使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轻则使鳍鳞充血,重则会使鱼致死。
[症状] 周身鳍(基部更甚)、鳞间或局部充血、溢血、溃疡、鳞片脱落;重则口腔、眼及内脏均有出血现象,病鱼呆浮或沉底懒游,轻者食欲减退,重者拒食、体色暗淡、消瘦、分泌物增加,并发细菌性水霉病、败血症而死亡。
[发病季节] 终年可以发生,尤其以6—10月为多见。
[防治方法]
(1)除注意上述致病因素的预防外,在溢血处检查有无寄生虫,有则捉除。同时,用红汞涂擦患处,然后放在小盆中漂洗一下再放回原池(缸)静养,每天1次,痊愈为止。
(2)把病鱼放入10—20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的药液或2%一3%的盐水中浸泡10一15分钟后,过洗入池(缸),隔天1次。
(3)严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100万单位的卡那霉素或8万一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病鱼水浴静养2—3小时,多则半天后换入新水饲养。每天1次,一般2—3次即愈。
(4)选用晶体敌百虫0.5-0.8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分钟。
我养的孔雀鱼脑袋里面红红的 ,然后就全死了 谁知道这是什么病啊
孔雀鱼脑袋里面红红的可能是由于烂鳃病引起的。烂鳃病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鱼病,会导致鱼鳃腐烂,鳃丝鲜红,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鳃瓣感染了粘细菌以后,引起的组织病变不是发炎和充血,而是病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性”出血。
为了防止孔雀鱼出现烂鳃病,需要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中滋生细菌。如果发现有患病的孔雀鱼,需要及时隔离治疗,以防传染给其他健康的鱼。
孔雀鱼头部出现红色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水霉病。
1.水霉病治疗方法: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2.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3.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4.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5.用镊子把外露的棉条状物拔除,放到加了食盐的水中,这样比较安全。
6.混饲鱼每千克体重拌饵投喂10~15毫克氟苯尼考(按5%投饵量计,每千克饲料用氟苯尼考0.2~0.3克),一日1次,连用3~5日。
最近两天我家的孔雀一天死两只,还有一只头部像充血一样红是怎么回事啊,我看大多数的鱼鱼腮也是红的,求
有可能是鱼缺氧或者不是一窝鱼,打架追答缺氧的话,鱼会经常在上边游动。买一个加氧泵就可以
如果有什么不懂可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