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鱼是我国常见鱼类之一,日常生活中颇为常见。淡水鱼和海水鱼是两类生活习性差异较大的鱼,各自包含诸多品种,并不单指某一类鱼。黄刺鱼就属于前者,因为它们跟其它很多淡水鱼一样都只能适应淡水里的生活,而不能适应海水中的。淡水和海水环境最主要的一个差异就是盐度差异非常大,黄刺鱼就只能适应淡水中盐度较低的环境。黄刺鱼在我国淡水之中数量就是比较多的,在南方和北方很多淡水流域都有。
具体来看,黄刺鱼在选择栖息的水域时有倾向性,对水域环境的诸多方面都是有要求的。比如,它们对于流速就有一定的要求,流速太快的地方并不适合它们的生长,它们更愿意生活在流速缓慢的水区。另外,它们对于食物量也是有要求的,因而一般生活在水草茂盛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地方也会将很多小型动物吸引过去。它们还喜欢生活在石块多的地方,石块就可以成为它们的藏身之处。
二、黄刺鱼可以养鱼缸里吗上文已经介绍过,黄刺鱼是一种淡水鱼,对淡水有着非常好的适应性。因此,黄刺鱼的养殖就并不是特别麻烦,很容易可以适应人工养殖环境条件。而且,黄刺鱼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会养殖它们。只不过养殖者养殖它们一般都是在养殖池中,且数量比较多。将黄刺鱼养在鱼缸中的行为虽然也有,但总体并不是特别多,因为它们并不是典型的观赏鱼,观赏效果并不是特别好。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黄刺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那么黄刺鱼应该要怎么养?
简介:黄刺鱼,又名黄颡鱼,肉质细嫩,刺少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小型淡水养殖品种,口碑极佳。黄刺鱼在市场上受到很多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养殖效益高。下面来介绍一下养殖技术 of 黄刺鱼吧。让我们看一看。
1.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新鲜无污染、排灌方便、防逃设施完善的池塘。每个池塘配有一个功率为3.0千瓦的曝气器。种植前,幼苗必须暴露在阳光下并清洗干净。2.苗种放养:要求苗种体格健壮,体表无伤病,规格一致,一次放养充足。一般每亩放养600万尾左右,规格为5-10克。在池塘中15-20天后,放入一些与黄鱼在食性上没有冲突的滤食性鱼类。3.饲料投喂:如果在鱼苗期已经驯服了配合饲料的鱼苗,可以直接投喂配合饲料。如果鱼苗没有被驯服,将根据鱼苗驯服部分来驯服鱼苗。训练时注意每次喂食量要小,喂食的停顿时间要延长。一般控制在8秒左右。4.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三次巡查池塘,通过添加淡水、施肥、喷洒药物或开启增氧机等方式改善水质,预防病害和浮头。5.防病:黄颡鱼抗病能力强,疾病少,但饲养管理不善也会造成疾病和损失。
黄刺鱼是常见的淡水鱼,很多人喜欢用它来炖汤,尤其是黄刺鱼豆腐,简单来说就是美食菜肴 of 家家必备。但黄刺鱼是一种发性食物,有慢性病、乳腺-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红斑狼疮的人要避免或谨慎食用。最后,想要通过养殖黄颡鱼赚钱,就要做好这三件事,即合理降低养殖密度,适当缩短养殖周期,选择杂交苗种。
鱼缸里面的黄骨鱼为什么养不活?
鱼缸里面的黄骨鱼养不活,可能是换水不够。
黄骨鱼,一般指黄颡鱼,是底栖性淡水鱼。
栖息环境
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且腐殖质多和游泥多的地方。
生活习性
白天潜伏水底或石缝中,夜间活动、觅食,冬季则聚集深水处。适应性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可生存,甚至离水5至6小时尚不致死。黄颡鱼较耐低氧,溶氧2毫克/升以上时能正常生存,低于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现象,1毫克/升出现窒息死掉。黄颡鱼适于偏碱性的水域,pH最适范围7至8.5,耐受范围6至9之间。黄颡鱼对盐度耐受性较差,经过渡可适应2‰至3‰氯化钠,高于3‰时出现死掉。
黄颡鱼生存水温为1至38℃,低温0℃时出现不适反应,伏在水底很少活动,呼吸微弱,3天时间出现死掉。高温39℃出现不适现象。鱼体失去平衡,头朝上,尾朝下,呼吸由快到弱,1天左右出现死掉。在8至36℃范围内温度对黄颡鱼成活率影响不大,而与生长有较大关系,低温时黄颡鱼虽能少量摄食,但基本不生长,其生长温度范围为16至34℃,最佳范围为22至28℃。水温对其摄食有显著的影响,开始摄食水温为11℃。较低温度下,黄颡鱼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温度上升达到29℃时,黄颡鱼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黄颡鱼的最适摄食温度为25℃,摄食率为4%至4.36%,试验温度26℃时,获得最大摄食率4.36%。
黄颡鱼食性为杂食性,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黄颡鱼的食谱较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食物的组成有所变化。根据其对101尾黄颡鱼胃肠内食物分析,食物种类有幼鱼、鱼卵、虾类、水生昆虫、螺类、水生植物等,其中虾类出现频率最高。
黄颡鱼仔鱼孵出1至3天,体长5.0至8.0毫米,从自身卵黄囊吸取营养,行内源性营养。4天以后卵黄囊基本消失,体长8.1至9.0毫米为仔鱼开口摄食阶段,主要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及桡足类幼体,9毫米l以上仔鱼完全以外界食物为食,行外源性营养。全长13.1至14毫米的仔鱼,随鱼体生长,口径增大开始摄食大型枝角类及桡足类和一些原生动物。全长15.1毫米以上的仔鱼,则开始摄食更大的动物,如摇蚊幼虫及寡毛类等。所以黄颡鱼仔鱼摄食的变化规律为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幼虫)一大型枝角类(桡足类)一摇蚊幼虫(寡毛类)。
虽然黄颡鱼的食性较广,但饵料组成都比较简单,不同的体长阶段都是以1至3种饵料生物为主,而且由浮动生物向底栖动物转变。
黄骨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黄骨鱼是淡水鱼。
黄骨鱼,也被称为黄辣丁,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我国淡水流域的鱼类。它们的生活环境包括河流、湖泊以及人工建造的水库和池塘。这种鱼的体型比较小,但嘴巴、眼睛和头部都比较大,这是它们的突出特征。黄骨鱼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
由于黄骨鱼长期生活在淡水中,它们对于盐度的适应性并不是特别好,若是到海水中则无法生存。因此,尽管黄骨鱼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它们主要还是生活在淡水中,不会到海水中去。
黄骨鱼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
黄骨鱼是淡水鱼。黄骨鱼的学名为黄颡鱼,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老挝、越南、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等地方,在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海河、珠江、闽江、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黄骨鱼营底栖生活,常在缓流、水草较多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栖息,尤其喜欢在静水(或缓流水)且富含腐殖质与淤泥的浅水区中栖息。
一、摄食习性
1、体长为5-8毫米左右的仔鱼,主要从自身的卵黄囊中吸取营养,行内源性营养。
2、仔鱼的卵黄囊消失、体长达到8.1-9毫米后,可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及桡足类幼体,体长超过9毫米后完全以外界食物为食。
3、仔鱼体长达到13.1-14毫米左右之后,随着身体的发育、口径的增大可开始摄食大型桡足类、枝角类,以及部分原生动物。
4、仔鱼体长达到15.1毫米以上后,可摄食寡毛类、摇蚊幼虫等生物。
二、底栖性
白天喜欢在水底或石缝中潜伏,到了夜晚会出去觅食,入冬后会聚集在深水处。
三、变温性
1、黄骨鱼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6-34℃,适宜范围为22-28℃,开始摄食水温为11℃,适宜摄食温度为25.28℃。
2、水温较低时,黄骨鱼的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水温达到29℃时,其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四、溶氧要求
1、黄骨鱼喜欢偏碱性水域,PH适宜范围为7-8.5,耐受范围为6-9。
2、当水中的溶氧含量超过2毫克/升时,黄骨鱼才能正常生存;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黄骨鱼开始浮头,只有1毫克/升时会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