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宠它美狗粮尝起来为什么是苦的?了解到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狗粮储存不当如果你没有正确地储存你的狗粮,例如放在一个潮湿的地方,尝起来就有可能很苦。狗粮中的水分过多时,它就有可能因为微生物的繁殖而产生苦味。此外,狗粮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因为氧化而产生苦味。因此,正确储存狗粮至关重要。
2、狗粮过期
过期的狗粮已经过了保质期,很容易变质,产生不良味道。如果你闻到你的狗粮有苦味,那就检查一下其保质期是否已过期。一旦过期,即使不闻狗粮,也不应该再喂给你的宠物食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如何鉴别狗粮的好坏呢?
对于狗狗的日常喂养来说,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区别的好坏呢?
1、外观:通常,优质看上去很粗糙,不会有光滑的颗粒表面,甚至有一些大的谷物表皮。优质的含有较高的动物蛋白成分,加工后颜色偏褐色或深色;而低品质的由于大部分是玉米等原料制作的,颜色发黄或浅色。
2、气味:优质往往是淡淡的香味,不会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低品质由于加入了大量的化学诱食剂,比如牛肉香精和鸡肉香精,闻起来会有浓烈的香味。
3、质地:如果感觉很轻,体积大,没有质感,往往是低品质,因为里面动物蛋白含量低甚至不含。优质会有一定的容重比,由于配方中含有动物蛋白原料,所以会偏重些。
4、油脂:判断中油脂的品质,放一张纸,把放在纸上,让中的油脂自由扩散,然后闻纸上油脂的味道。低品质由于会选择低价的回收油脂,会有一些怪味或者脂肪氧化的气味。优质会有鸡油或者动物油的自然香味。
5、口感:你可以直接品尝,首先不能太咸,咸味本身也是一种诱食剂,有些厂家故意提高中食盐的添加量,狗狗长期食用高盐粮食,对健康超级不好。其次粮食回味要香,除了表面的诱食剂香味之外,好的尝起来口感要有肉香味。有时候尝上去会有糊味和苦味,是因为烘干温度过高造成的,这样的营养损失非常严重。
6、泡水:很多人喜欢将幼犬粮泡水之后喂狗狗吃,原因是幼犬发育不完全,对硬颗粒不适应。如果是高品质,其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动物蛋白,膨化工艺好,淀粉糊化度高,不容易泡散,半小时后才会变软。然而,并不是泡软的时间越长越好,一些泡2-3个小时也不变软,用手捏上去还有弹性,就要警惕是否添加了粘合剂,这样的,幼犬吃了会消化不良。
7、粪便:优质,一般狗狗粪便成型,量少,不粘地面,气味不大。低品质会有粪便粘性大,量大,异味浓烈,软便或者拉稀等现象。主要原因是这些的配方中使用了变质、低质的原料。另外,低品质粮食狗狗消化吸收利用率不高,往往粪便排泄量会大幅增加。
8、价格:市面上有很多散装,销售价格很低,3-4元一斤,有的甚至低于3元,肯定是低品质的粮食,因为一分钱一分货,这么低的价格,连的配方成本都不够。这样的不会有太多的动物蛋白原料或者根本没有,全靠诱食剂来掩盖。价格低于6元一公斤的,需要谨慎购买!
宠它美猫粮怎么样
不怎样,没丑闻不知名的牌子,多少心里没谱。不考虑成本的,可以买大牌子的猫粮。买冻干型猫粮。现在的猫粮都是膨化的,容易上火还硬影响猫咪食欲。我本人是节约那种,自己去市场买新鲜鱼肉(不贵,尽量淡水鱼。也不必每天买,买回来囤在冰箱),伴鸡肉牛肉猪肉(少量可以吃很多),偶尔加蛋,冲羊奶粉(更不贵网上有猫咪用的羊奶粉一罐十几可以吃很久)给猫咪。自制猫粮还不用担心上火和营养问题。
别人吃东西是甜味自己吃是苦味为什么
味觉异常辨病
俗话说,“鼻闻香臭,舌尝五味”。酸、甜、苦、辣、咸五味的信息,是靠舌面上密布的细小乳头,称为舌蕾的味觉细胞来传递的,再经大脑皮质味觉中枢产生兴奋,由反馈环路神经体液系统完成整个味的分析活动。但是有的人在进食时,口中会有异味感,或者不进食口腔内也觉得有异常味道。这常常提示可能得了某种疾病。
(一)口苦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这常与胆汁的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美国医学家德维斯医生还发现,癌症病人丧失对甜味食物的味觉,而对食物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这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中医认为,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小便赤黄等症,多为胆热上蒸所致。
(二)口甜
口甜,指口中自觉有甜味,又称“口甘”。此时即使饮白开水亦觉甜,或甜而带酸。口甜常见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糖尿病患者,前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异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加而感觉口甜,后者则由于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觉得口中发甜。中医认为,口甜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阴两虑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津受灼所致,表现为口甜口干而饮水不多、气短体倦、不思饮食、皖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
(三)口咸
口咸,是自觉口中有咸味,犹如口中含盐粒一般,多见于慢性咽喉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中医认为,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称之为“肾阴虚口咸”;若兼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频长、阳痿带下、舌胖脉沉细等症,属肾阳不足,肾液上乘,称之为“肾阳虎口咸”。
(四)口酸
口酸,是口中自觉有酸味,多见于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认为,口酸多为肝胆之热侵脾所致,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
(五)口辣
口辣,是口中自觉有辛辣味或舌体麻辣感。常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长期低热者。因为辣味是咸味、热觉及痛觉的综合感觉,所以自觉口辣的病人舌温可能偏高,口辣的病人舌粘膜对涛逗屯淳醵冀厦舾小V幸饺衔诶倍辔稳熔帐⒒蛭富鹕涎姿隆30橛锌人浴⒖┨祷瞥怼⑸嗵Ρ』频戎⒆础?
(六)口淡
口淡,指口中味觉减迟、自觉口内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而以肠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为多见,还见于大手术后的恢复阶段;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因为这类疾病可使舌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无味。另外,口淡无味、味觉减弱甚至消失,还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中老年人发生原因不明的味觉突然减弱或消失时,要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当然,这要同老年人味蕾退化、牙齿残缺不全(即使装了假牙,也因颌骨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使咀嚼不充分,甚至囫囵吞咽,食物不能和味蕾充分接触导致食不知昧的情况区别开来。中医认为,口淡无味,饮食不香,多属病后脾胃虚弱,运化失健。常伴有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胸皖胀满、舌淡苔白等症状。
(七)口涩
口涩,指口中自觉有一股涩味,常见于神经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一般只要调整好睡眠时间,必要时用点镇静剂即可消除口涩。但须注意,有些恶性肿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觉苦涩。
(八)口香
口香,指口中自觉有一股香味,如水果香味,多见于糖尿病(消渴症)的重症。应即刻进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味觉这个窗口来辨别和观察健康状况。但是,在分析味觉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味觉变异常与年龄、性别、情绪、温度等因素有关,只有排除这些因素后,才能将它与疾病联系起来。例如,味觉的灵敏程度固人而异,儿童比强,青年比老年强,女性比男性强;同一个人,晚上比早晨强。情绪与味觉亦有关系,在愤怒、恐惧、焦虑、悲伤,或疲劳时,味觉会降低;较长时间的饥饿会使味觉暂时失灵,对食物的味感差;温度对味觉也有影响,在20—30℃之间人们的味觉灵敏度最高。此外,吸烟或过量饮酒,睡眠不足等,也会导致味觉异常。
第二,味觉异常有时与口腔卫生不良或味蕾受外界物质的暂时作用而发生的味觉变异有关。这些不属于味觉变异的范围。如有些牙膏中含有硫酸十二酯钠可使桔汁中的酸味尝起来是甜味。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即使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百病自测秘
哪些病会妨碍老人的味觉?
在人类的舌头上长有一种味蕾的结构,会品尝甜、酸、苦、咸、辣等多种味道。一些口腔内的疾病,例如口腔粘膜扁平苔藓、鹅口疮、复发性口疮等产生一系列疼痛、发痒等症状,不但影响进食,同时也会妨碍味觉。
但是妨碍老人味觉最为明显的并非是口腔本身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因为全身性疾病会引起舌苔的各种变化,而舌苔的厚腻、光剥等变化又与味觉休戚相关。例如一些感染性或消化不良性疾病,舌苔一般腻厚: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象肿瘤、贫血、结核等,舌苔偏向清薄,都会影响味觉。
老年人味蕾功能本身已开始衰退,所以受疾病影响更为明显;一旦发生味觉障碍,应该从全身口腔疾病两方面去找原因。
从味觉看健康
进食后,为何会有甜、酸、苦、咸的感觉?这全靠味觉器官舌的功效。舌面上的味蕾,能感受到口腔内各种化学刺激,当食物的可溶性有味物质与味蕾接触,味蕾里的细胞纤毛就把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皮质中枢,於是产生味觉。若味觉异常,可能是体内潜藏疾病的信号。
口淡
面对佳肴美食,也觉淡然无味,食欲欠佳。原因可能是外感不适,或是脾胃虚弱,运化不畅,以致不思饮食。此时宜健脾益气。
口酸
即使没有进食酸性食物亦自觉口中有酸味。这情况是因肝胃不和,或肝有郁火所致。患者可能有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以致胃酸较正常为多。
口苦
人体惟一能产生苦味的器官是胆,若感到口苦,即肝胆出问题,通常是因肝胆有热引致。《灵枢 四时气》:「胆液泄则口苦」。若经常进食燥热的食物,会引致肝火上升,亦会燃烧体内津液,因而感到口苦。
经常熬夜或抽烟的人,早上醒来亦会感到口苦。
口甜
口中经常有甜味,多因湿热积於脾所致。另外,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挠乱各种的分泌,唾液中淀粉含量增加,刺激舌致上味蕾,因而感到甜味。糖尿病者也有口甜的感觉,因为体内血糖增高,唾液中的糖份也增多,因而有甜味。
口咸
多属肾虚,是肾液上泛引致。
味觉异常与疾病 (文章来源:(陈继培))
味觉异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种信息,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口苦: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口淡: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
△口甜: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口涩: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
△口酸: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应。
△口咸: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因中医认为“咸为肾味”,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见钠、钾、钙、 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碱性反应。
△口辣: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经测定,在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口辣患者舌温偏高,有时可达36℃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
味觉:疾病的“报警”信号
甜、酸、苦、辣、咸,构成了各种不相同的味觉感。有趣的是,人们的味觉感受差异很大。1932年,美国科学家阿瑟·福克朗博士和助手诺勒,在实验里配制了一种叫苯硫脲的有机化合物。诺勒忍受不了这种化合物散发出来的苦味,但是,福克斯却若无其事。两人为此争执不休。原来,他俩对苦的味觉截然不同。
人们的味觉还会受到外来影响的干扰和欺骗。比如,同是一罐猪肉,在青藏高原食用,就比在青岛海边上食用味道来得鲜美,因为味觉在低气压情况下最灵敏。在非洲西部及我国海南岛热带森林里,有一种叫“神秘果”的植物,只要尝一点这种果肉,4小时之内,不论你再吃酸的还是苦的,嘴里总是甜滋滋的;而另一种叫做毒林匙羹藤的植物,在品尝它叶子后的24小时内,纵然再吃蜜糖,人们也一点感觉不到甜了。
随着人们对味觉的重视和研究,获得了许多令人惊异的研究成果。在糖尿病、甲状腺肿瘤和青光眼的病人中,味盲者要比正常人高出许多倍。由此,科学家们认为,味觉障碍可能是患有某种疾病的“警报”。
最近,美国西北大学肿瘤系主任杜活沃在试验后指出,只须在患者的舌上滴上几滴味觉刺激剂的稀释液,便有可能在几分钟内根据其对味道的反应情况,以早期筛查其是否患有癌症。许多国家的癌症研究专家发现,相当多早期癌症病人,会有味觉减弱的现象,大约1/4的晚期癌症病人的突然消瘦,与异常的味觉有关,味觉异常会导致厌食。因而,味觉消失而引起的厌食,很可能就是患病的标志之一。
但是,年纪大的人,他们的味觉与年轻人不同。年轻人认为好吃的东西,老人则认为苦而酸,这是因为人的鉴别甜、咸的味蕾先萎缩,而感觉苦、酸的味蕾寿命却长得多的缘故。所以,老年人不要嘴里一发苦发酸,就疑心生了癌症。
当心快餐综合征
近年来,快餐如汉堡包、三明治、方便面等大量占领市场,它以快捷方便而受到人们欢迎。更有甚者,有些人为图方便、省时间,天天吃方便面或进快餐店,时间一长就生出一种叫做“快餐综合征”的病来,其症状是味觉异常。
通常,引起味觉异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长期服用治疗风湿病等药物产生的副作用;肾脏或肝脏等内脏疾病;由于年岁大引起的生理上味觉减退;中耳炎等手术引起引起的味觉神经瘴碍等。因饮食引起的味觉异常最早是在日本出现的,近几年,随着快餐饮食方式的普及,我国的患者也日趋增多。这种味觉异常的症状是:不知道吃的食物本来的味道,不管什麽都只感觉甜味,什麽也不吃时口中发苦,舌头有一股火辣的感觉。如果了解一下这种患者的饮食方式,他们几乎都偏食或图省时而过多地食用快餐时评或方便面。因饮食引起的味觉异常,不是很快就表现出来的,而是在本人没有察觉之中慢慢出现的,所以,一般不太引起人们的重视。待到觉察仍不以为然,往往错过了早期治疗的大好时机,最后留下终生的残疾。
目前检查味觉正常与否有两个方法。首先,用电气味觉计做检查。原理是将电气味觉计的触针放在舌头的不同部位,利用电流对舌头的刺激,来检验支配舌前方的鼓索神经区和味蕾,并检验支配舌根的舌咽神经区是否正常。如果电流刺激后产生金属味(类似于旧铁钉那样的味道)即为正常。一般这个检查较容易通过。接着进行第二项检查,将渗入酸、甜、苦、咸各种味道的直径5毫米的滤纸分别放在舌尖的左右两侧,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在表上列出的酸、甜、苦、咸各种味道的直径5毫米的滤纸分别放在舌尖的左右两侧,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在表上列出酸、甜、苦、咸无的栏目中打勾。如果一次不能确认,就增强浓度试验。溶液浓度由弱至强分5个等级,分别表示味觉灵敏、正常、正常临界值、轻度味觉异常和中度味觉异常。如果在这5个等级内还不能确认,则味觉是高度异常了。例如某女大学生不易区分酸味与苦味,这与她在学习之余还担任家庭教师的紧张生活有关。每次教课前因无时间用餐,只得吃汉堡包和炸土豆片。饮咖啡来充饥,天长日久就出现味觉失常。幸好她出现症状的时间还不算长,及时纠正饮食方式,味觉便恢复了。
那么,为什么过多摄取快餐食品会引起味觉异常呢?这是因为吃快餐食品普遍存在锌摄取量不足的问题。原来,我们的舌头上的味蕾能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得借助唾液内一种叫做味觉素的含锌的唾液蛋白。味觉素也是口腔新膜上皮细胞的营养因子,缺锌时,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结构与代谢产生异常,出现上皮增生和角化不全,容易脱落,结果是掩盖和阻塞了味蕾小孔,造成味觉不灵敏,进而影响食欲。此外,缺锌还会影响与核酸及蛋白质代谢相关的多种含锌酶的活性,对味蕾的结构与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味觉灵敏度。顺便指出,在高温季节,大量的锌(多达1毫克/升)随汗水排出体外,食欲减退的现象会愈发严重。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夏季普遍食欲不振的原因。
通常每天必需的锌摄取量是15毫克,如果准时摄取营养平衡好的饮食,则不用担心锌的不足。但是快餐食品内包含了多种食品添加剂,例如在香肠、干酪、罐头、调味汁、冰淇淋、清凉饮料等食品中常含有能防止氧化。改善保存期的食品添加剂聚偏磷酸钠,还有放在固态肉羹汁和调味品中的甲基纤维素等。这些食品添加剂由十二指肠吸收进入人体后会造成体内锌元素的丢失,从而引起体内缺锌,导致味觉异常。
总之,我们须知快餐食品只是工作紧张没时间用餐时填饱肚子的应急措施,而养成习惯天天吃则对人体有害无益。因为除了造成味觉异常外,常吃快餐食品,人体几乎不能吸收到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造成维生素B1不足,那么唾液的分泌受阻。再者,舌头是消化器官的前沿,是感知身体异常的重要器官,一旦舌头失灵,也就无法及早预报身体的异常了。
味觉异常,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如果症状轻微,则采取多吃含锌多的食物或服药治疗。含锌多的食物有牡蛎、小鱼、海藻、芝麻、荞麦、蛋黄、绿茶、动物肝脏、香菇、豆豉、黄豆面等。但是,如果听其自然放任不管,那么,一年后患者中将有半数终生难以恢复。 所以,为了您的健康,要尽量少吃快餐食品。(作者:吴再来)
老人谨防特发性低味觉
川野
李大伯退休回家后闲着无聊,除了伺弄院里的花草盆景,就是闷着头吸烟。渐渐地,他感到吃东西没有滋味,食欲大为降低,人也消瘦了。
一天,街道“老年人活动中心”举办医学保健讲座,恰好讲的是如何防治老人特发性低味觉,使李大伯明白了补锌、戒烟有助于改善低味觉的道理。自那以后,他戒除了多年的吸烟习惯,在食谱中增添了富含锌元素的食品。说来也怪,他慢慢觉得吃东西有滋味了,食欲也增强了。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的特发性低味觉,与体内含锌量不足有关。国外学者曾对33名老年人和31名年轻人进行试验,让他们品尝苦、辣、酸、甜、咸的食物,而老年人出现味觉错误比年轻人多,且老年人体内含锌量越少,味觉越差。因此,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除注意烹调方法,以适应老年人的口味外,还应多吃些粗粮、豆类、动物肝、瘦肉、蛋黄以及鱼、蛤、蚌、牡蛎、苹果等。低味觉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甘草锌或硫酸锌等。
人的食欲与嗅觉和味觉密切相关。当食物的气味和滋味刺激了鼻腔黏膜上的嗅觉细胞和舌头上的味蕾,这些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在受刺激之后,通过神经的传递,使食欲中枢活动,从而引起食欲。但人进入老年后,嗅觉和味觉功能逐渐衰退,如果再经常吸烟,烟味的刺激会使味觉、嗅觉受到抑制,食欲更受影响。另外,吸烟时,烟中的有毒成分也会抑制消化腺的分泌,使口腔里的唾液减少,加上烟对口腔的污染,加剧味觉失常。
甜蜜蜜沈宏非
一个人最容易察觉到老之将至的时刻,可能并不是某一次例行的体检,也不是三番五次地忘记了赴约的时间,而是在冬天的某个夜晚,突然不能自已地想念起甜食。
医生对我说,原本并不特别嗜甜、甚至是一个厌甜者,之所以会在一个寒夜里动了“甜心”,很可能是季节性忧郁症(SAD)的症状。此症多发于中年人,又以冬季最为普遍。由于冬季缺少日照,在脑部神经细胞之间做信号传递的单胺氧化酶(Serotonin)的活动降低,从而对情绪和胃口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暴食症、强迫症、恐慌症以及社交恐惧症。适当地多进甜食,勤晒太阳,均有助于加速单胺氧化酶在脑部的合成与分解,不失为抵抗忧郁的有效手段。医生还建议说,如果遇上持续的阴天,不妨把家里的灯全部打开,或是前往百货公司那一类的公众场所,在明亮的环境里进行自我治疗。
与我年龄相若的一些朋友,相继都出现了这种症候。排除了“西雅图不眠夜”的暗示,确认与糖尿病无关,然后,我认为是时候遵医嘱打开房间里所有的灯,往咖啡杯里加入第二块方糖,想一想,为什么过去因吃糖而快乐,现在却因不快乐而吃糖。
中年是下午茶,董桥所说的下午茶是英式的,免不了要加糖。
甜是婴儿最初的滋味记忆,糖果则同时带来了早期的和禁忌。我第一次听说盐来自海水,便立即把一大片沙滩幻想成砂糖。人类的亲糖,乃基于如下美妙的生化反应:食物的滋味分子渗入味蕾,味感细胞的微形纤毛在滋味分子的刺激下,经由味蕾所连接的神经,将滋味讯息以电流脉冲形式传递至大脑中枢后的脑回下部,最终导致味觉。不过,滋味分子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在脑部形成味觉反应。足以促成味觉反应的食物分子浓度,五味中以苦最低,甜最高,其次是咸。这意味着,人吃不了苦,却可以心满意足地接受甜的抚慰。
在造字上,五味中只有“甜”体现了舌头与蜜、糖相依为命的直接经验。咸主要用以吊味,酸辣制造刺激,只有甜,洋溢着宁静和安全。
味觉细胞在舌头上的功能性分布也是这样。感觉酸味的味觉细胞驻守在舌头的两侧,感觉苦味的潜伏在舌底,感觉咸味的分布在舌头的前沿,而感觉甜味的味觉细胞,恰好就集中于最敏感的舌尖。漠视或绕舌尖而行的饮食,就像没有情书的恋爱以及未经恋爱的婚姻。
一切都被安排得如此妥当!只是由于其他滋味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不断加入,际遇和个体的差异渐渐拉开,从对蛀牙的防范,到对热量的躲避,糖被淡化甜被稀释,但是,糖依然如霜降般覆盖着、保护着每一个人的童年记忆。与其把中年嗜糖诊断做衰老的信号,不如视之为一场倒叙的淡入。在那些遥远的山岭上,甜蜜而洁白的霜已经开始解冻,它们就要汇成一条河流,把我们安全地渡返。说吧,记忆,就像嗜甜软的张爱玲所说的那样,回忆若有气味,应是“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了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