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鳅喜欢生活在比较昏暗的地方,所以在人工养殖时,不需要将它们放置在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在设置水箱中的灯光时,也需要调节灯光比较柔和,不能太过强烈。另外,建议为它们在水箱底部铺一层柔软的细沙,并放置几块沉木和棱角比较圆滑的石块。事实上,它们的性情比较温和,饲养起来比较容易,是十分适合初学者饲养的。
二、恒河鳅怎么养1、水温:饲养恒河鳅时,需要将水温保持在21-27℃之间,这是最有利于它们生存的水温环境。另外,保持水温的稳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对于水温的变化也还是比较敏感的。
2、水质:它们对生活的水质条件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喜欢生活在中性的硬水之中。所以将水体酸碱度保持在6.6-7.4之间,水体硬度维持在8-16之间是比较合适的。
3、喂食:投喂它们这种杂食性鱼类是非常省心的。因为它们对食物并不挑剔,既可以投喂动物性饵料,也可以投喂植物性饵料,人工饲料它们也能够接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买回来的泥鳅在家怎么养活买回来的泥鳅在家如何养活
1、准备容器,买回来的泥鳅想要在家中暂养,首先要备好养殖容器。若家中有鱼缸,一般可将泥鳅养在鱼缸中,注意鱼缸不能太浅,否则泥鳅容易跳出来。如果将泥鳅养在盆中,应将盆上加上盖子。泥鳅属于底栖类鱼类,可在容器底部放一些干净的细砂石。
2、容器中注水,在养殖容器中注水,注意养泥鳅的水一定要消除氯气,如果用自来水养殖,应提前将自来水放在太阳底下晒1天或加入几颗明矾,消除氯气之后再使用。水质变脏后,要及时换水,换水的频率应根据泥鳅饲养数量以及水质变化情况作出调整,水温最好保持在22-28℃。
3、适量投喂,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对饵料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适量投喂一些食物的加工品或残渣等即可,如馒头、米饭和植物碎屑等均可。若希望泥鳅长得好,那么可以投喂一些切碎的蚯蚓、鱼虾肉或蚕蛹等饵料。
怎么养殖泥鳅才好?泥鳅的科学养殖要点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其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美食。
但由于近些年野生泥鳅数量的减少,人工养殖泥鳅发展的越来越快,而且泥鳅养殖优势也较为明显,很受养殖户的欢迎。
那么泥鳅要怎样养殖才好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其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美食。
但由于近些年野生泥鳅数量的减少,人工养殖泥鳅发展的越来越快,而且泥鳅养殖优势也较为明显,很受养殖户的欢迎。
那么泥鳅要怎样养殖才好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1、池塘条件
培育池最好是土池,池深在50cm左右,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
池底泥土要夯实,池四周离岸边1_左右的位置可栽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遮荫用。
2、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千克/平方米彻底清塘消毒。
放苗时则需要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苗种进行放养。
一般情况下,规格为体长5~7厘米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100尾/平方米,同时可在鳅池中搭配放养5~8尾/平方米的鲫鱼。
3、饲料投喂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
4、日常管理
每天都要查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并做好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工作。
此外,加强巡塘管理,勤作日记,发现池塘设备有破损情况及时补休,以防出逃。
当然,做好病害防治也是关键,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
5、水质
随着鳅种的生长,应逐渐加深水位,天气炎热的时候还可再加深一点。
若泥鳅已经发生了气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并排出一部分老水,添加新水,以改善池塘水质环境。
另外,夏季高温池水易缺氧,要及时打开增氧设备增加溶氧量。
6、适时捕捞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总的来说,泥鳅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是非常适合农民朋友养殖的水产项目。
而且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市场上需求量也很高,只要找对销路,就能获得不错的养殖利润。
怎么养泥鳅才能养好
想要把泥鳅养好的方法有:场地选择、水质管理、饲料选择、喂食技巧、疾病防治等。
1、场地选择
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避免水质恶化。最好选择河流、湖泊等自然水源,或者使用净化水进行养殖。泥鳅的水深要求较为灵活,水深可在20-60厘米之间,但最好在30-40厘米之间,这样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养殖区域需要远离村庄、工厂等污染区域,避免环境污染。同时,需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和繁殖。
2、水质管理
泥鳅养殖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最好定期更换水。一般每周更换一次水,每次更换水量为1/3或1/4。泥鳅喜欢在温暖的环境生长,水温最好在18-25°C之间。如果水温过高,泥鳅的生长速度会减缓,水温过低则会影响泥鳅的生长。可以使用水质净化剂来改善水质,例如益生菌、水质改良剂等,可以有效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3、饲料选择
泥鳅的饲料主要包括鲜活饲料、配合饲料和添加剂饲料等。鲜活饲料包括小鱼、小虾、蚯蚓、螺丝等,配合饲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饲料、碳水化合物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饲料的质量是泥鳅养殖的关键,需要选择新鲜、无毒、营养丰富的饲料。同时,要避免饲料的浪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喂食技巧
泥鳅需要定时喂食,一般每天喂食2-3次,每次喂食量为泥鳅总体重的2-3%左右。泥鳅的喂食量需要定量,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会导致泥鳅消化不良,过少则会影响泥鳅的生长。根据水质、水温、泥鳅数量等因素,可以灵活调整喂食量。如果水质较差、水温较高、泥鳅数量较多,可以适当减少喂食量。
5、疾病防治
泥鳅的疾病防治也是泥鳅养殖的重要方面。定期对养殖区域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预防泥鳅的疾病发生。通过观察泥鳅的行为、食欲和健康状况等,可以及时发现泥鳅的疾病,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