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拉丁语学名:Ichthyosauria,来自希腊语ιχθυ?,“鱼”和σαυρο?“蜥蜴”)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它们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约9000万年前它们消失,比恐龙灭绝早约2500万年。有些鱼龙身体十分渺小,但还有些鱼龙身体很大。在三叠纪中期今天还未能确定的陆栖爬行动物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为鱼龙,这个过程类似海豚和鲸的演化过程。在侏罗纪它们分布尤其广泛。在白垩纪它们作为最高的水生食肉动物被蛇颈龙取代。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鱼龙是怎样繁殖的?
鱼龙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瑞士、意大利以及美洲等地,印度也有发现,我国先后发现了龟山巢湖鱼龙、茅台鱼龙和马拉雅鱼龙。龟山巢湖鱼龙是三叠纪早期的一类小型鱼龙,长约0.5米。茅台龙的肢骨比鱼龙要原始一些,头骨较短,尾椎较直,不像鱼龙向下拐一个弯,它的尾鳍更像鲨鱼的歪形尾。喜马拉雅鱼龙是一类大型的鱼龙,生活在三叠纪时期,有10多米长,它的发现证明当今的世界屋脊在1亿8000万年前曾是汪洋大海。
鱼龙的化石
爬行动物一般在陆地上产卵,而鱼龙已不能回到陆地上生活,只能呆在水里,它们怎么样繁殖呢?古生物学家猜测,鱼龙妈妈可能像现代的一些蜥蜴,将卵保存在自己体内,让它们在肚子里孵化,然后生出小宝宝。已有化石证明了这个猜测,人们在德国一处黑色页岩地层300多条鱼龙的骨骼,其中,在一些雌鱼龙的肚子里,找到了小鱼龙的骨骼。有些小鱼龙处于泄殖腔,泄殖腔是爬行动物产卵的地方。更为奇妙的是,在这些标本里还发现了快要出生的小鱼龙,它的身体已经伸出鱼龙妈妈的身体,但头仍然留在妈妈的体内。通过对这些珍贵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学家认为,小鱼龙在妈妈的身体里孵化出来后,先从妈妈的体内探出尾巴,然后逐渐露出身体,当学会使用鳍和鳍脚时,才完全离开妈妈的身体。科学家称鱼龙的这种生殖方式为卵胎生。刚出生时小鱼龙的头长约为身体的1/3,成年后头的长占整个身体的1/4,到了老年头长只有身体的6/1。
鱼龙的繁殖
人们在有些鱼龙类标本中发现其腹内有鱼龙幼体的骨头,于是不少古生物学家认为,鱼龙会同类相残,不过现在证实,这些幼体是在母体怀孕时或生产过程中死亡的。这些标本不仅证明了鱼龙产下的是成熟的幼体,而且还进一步证实像鲸类和海豚一样,小鱼龙也是尾巴先生出来的。古生物学家猜测,怀孕的雌性鱼龙会在气候暖和的时候,成群结队地游到有大片珊瑚礁和海藻丛的陆表海,以最快的速度将小鱼龙生产出来。
鱼龙的游泳方式
典型的鱼龙身体呈流线型,这一点与今天的海豚相似。鱼龙游泳的主要力量是由大尾巴提供的,大尾巴来回折击,身躯进行有韵律的摆动,能使它在水里迅速前进,而它的四个鳍作为平衡之用,控制在水中上下方向的运动,帮助定向和制动。背鳍是一种防止左右滑动的平衡器。
恐龙名片
名称:鱼龙,时期:白垩纪晚期,外形:长5米,属目:鱼龙类,分布:南美:阿根廷欧洲:英国,德国。
鱼龙的特点是怎样的?
脊椎动物,古爬行动物,属鱼龙类。体呈纺锤形,外形似鱼,四肢变成鳍脚,适于游泳,背鳍肉质,尾鳍上叶短,下叶长。颈极短,眼大,吻突出较长,牙齿尖锐。生活于海洋中。性凶猛,以动物为食。卵胎生。侏罗纪最繁盛。我国古生物学家在珠穆朗玛峰海拔4800米的高山上发现的“喜马拉雅鱼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脊椎动物化石,证明该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体长达10米,生活于三叠纪早期,在白垩纪灭绝了。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鱼龙主要生活在哪个地方?
主要生活在海里
侏罗纪时代 在海里生活的恐龙有那些
齿龙:海里的霸王“滑齿龙”,身长25米,有150吨重。犀利的牙齿,可怕的大嘴,连凶狠的鲨鱼也远远躲着它。
蛇颈龙:全长:约7米
体重:3~4吨(推断)
生存年代:白垩纪桑顿期(约8580万~8350万年前)
化石发现地:日本(福岛县磐城市等地)
恐龙时代的日本几乎都处在海底。从化石可以得知,该海中曾有许许多多的海栖爬虫类生息过。作为代表的叫“长颈龙”(也叫“蛇颈龙”)。1968年,福岛县有一名当时还是个高中生的少年铃木在双叶层群地层中发现了该化石,因此日本将其命名为“双叶铃木龙”。作为新种,准备近期给它起个正式的学名。
双叶铃木龙是一种拥有占身长一半的长脖子和躯干上有四只鳍状足的海栖爬虫类动物。相貌似蛇和蜥蜴,长颈上下摆动比左右摆动容易。曾有过在一处发现了从幼体到发育成熟的多个个体化石的例子,由此可以想象它们曾成群地在西北太平洋中畅游。它们的同类在日本本州到北海道各地均有发现。
双叶铃木龙的胸骨和骨盆在腹下排列得像块大板。这样的构造使它不能像龟那样支撑着沉重的身体爬上陆地产卵。因此,推断它是在水中生产的胎生动物。
有着一口纤细牙齿,在胃处发现有头足类动物喙嘴的化石,所以有人认为它以鱿鱼和章鱼的等头足类动物为食。专门研究双叶铃木龙的日本群马县自然史博物馆馆长长谷川善和先生说,现在生活在深海中的蝙蝠当时可能在浅海处而被双叶铃木龙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