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的侵犯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73条的规定,对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行为,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分析
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73条
对侵犯商业秘密案的立案、追诉标准作了以下规定;(一)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损失50万元以上的;(二)因侵权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三)致使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的;(四)其他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拓展延伸
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及其应对侵权行为的措施
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是指为了维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被侵犯,保护企业的创新和竞争优势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措施。在我国,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量刑,具体情况会根据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侵权者的主观恶意、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侵权者的行为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量刑可能包括罚款、刑事处罚、民事赔偿等多种形式,旨在惩罚侵权者并保护受害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应对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企业可以采取加强内部保密管理、签订保密协议、加强技术防范等措施,以及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的商业秘密权益。
结语
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的实施对于维护企业的商业利益、保护创新和竞争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罪行,根据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损失,侵权者将面临不同的刑事处罚和罚金。因此,企业应加强内部保密管理,签订保密协议,并采取技术防范措施,以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权益。同时,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商业秘密的合法权益也是企业应当重视的事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二章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 第十八条 国家加强密码工作机构建设,保障其履行工作职责。
国家建立适应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工作需要的人员录用、选调、保密、考核、培训、待遇、奖惩、交流、退出等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十条 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密码安全教育,将密码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密码安全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一条 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应当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