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狗狗身上寄生虫很多,那么主人可以先用干净的镊子将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夹掉,之后再使用稀释后的双氧水,来擦洗患处!风干后再喷上驱虫药帮助清洁;每日要坚持使用,不可停断,直到寄生虫彻底被清除为止。同时,主人需要隔离狗狗以及给环境消毒,避免人或其他动物感染。
不仅如此,主人还需要准备一些清淡有营养的食物给狗狗吃,这样才能够帮助狗狗补充体力,更快的摆脱寄生虫。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怎么给宠物驱虫
宠物驱虫一般都会选用驱虫药进行。通常情况下,在宠物适龄后根据不同种类宠物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驱虫,采用内服、外滴的方式进行。
提醒各位宠主,宠物内外驱虫都不需要过于频繁,幼年宠物每月驱虫1次,成年宠物每3个月驱虫1次,特殊情况除外。没有经验的宠主最好医院就诊进行操作。如果想要提高驱虫效果,可以在每次驱虫前进行粪检,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
1、体内驱虫方式
选择适合宠物的体内驱虫药,口服,每3个月1次。宠主需要注意的是确保驱虫药完全服用。
2、体外驱虫方式
选择适合宠物的体外驱虫药,外滴,每个月1次。拨开宠物肩胛骨毛发,滴入驱虫滴剂,盖上毛发并轻柔。72小时内避免沾水洗澡。
3、不同情况的驱虫建议
夏天:蚊虫多,可以每个月做一次体外驱虫
冬季:蚊虫少,可以每3个月进行1次驱虫
4、驱虫药选择
市面上的驱虫药种类繁多,在选择驱虫药的时候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驱虫谱
每种驱虫药都会有其对应的驱虫谱,会对不同种类的寄生虫起效。在购买驱虫药的时候需要先认准自己的需求,比如应对狗狗常见的跳蚤和蜱虫,就应该要选驱虫谱中有跳蚤、蜱虫的体外驱虫药。
安全性
对于犬猫而言,定期使用驱虫药驱杀寄生虫固然重要,但驱虫药的安全性也非常关键。建议宠主选择有保障的正规途径购买不会对犬猫身体带来负担的驱虫药,犬猫的健康会更有保障。
有效性
大部分的寄生虫繁殖速度都比较快,如果驱虫药不能迅速、彻底地发挥效果,寄生虫将给犬猫身体带来较大的伤害,甚至成为媒介,让爱宠患上严重的虫媒病。所以,选择一款起效迅速且能彻底杀灭寄生虫的驱虫药也同样重要。
狗身上有蜱虫怎样彻底清除
彻底清除狗身上蜱虫的的方法有:用镊子夹、使用驱虫药物、对环境驱虫、蜱虫预防等。
1、用镊子夹
如果发现狗狗身上有蜱虫虫体在吸血,应该用镊子尽量夹住最接近蜱虫头部的位置,将其拔出,因为蜱虫吸血时会把头部埋入皮肤,所以直接拔出来会导致其头部留于皮内。所以可以先用酒精等刺激蜱虫让其自行把头部抽离,再拔除虫体。之后对其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2、使用驱虫药物
市面上很多体外驱虫药物都可以去除及预防蜱虫,例如福来恩、拜宠爽。按照说明书的使用剂量、疗程和方法为狗狗进行驱虫,能很好地杀灭及预防蜱虫的寄生。
3、对环境驱虫
其实蜱虫就是因为环境中有成虫或虫卵,粘附于狗狗身上,而狗狗平时没有做体外驱虫而被感染的。所以狗狗身上有蜱虫,其生活环境绝对也是有蜱虫的成虫或虫卵的。
因此要清洁、消狗的用品及其生活环境,最好使用能杀灭蜱虫的环境驱虫剂,如溴氰菊酯去给用品及环境进行驱虫处理。注意使用驱虫药作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清洗,避免药物导致狗狗和人类中毒。
4、蜱虫预防
平时经常外出的狗狗要每月进行一次体外驱虫。春夏是蜱虫繁殖高峰期,避免到草丛活动。
狗狗身上有蜱虫怎么去除
狗狗身上的蜱虫可以使用体外驱虫药去除。
由于体外驱虫药通过狗狗皮肤的皮脂腺进行吸收达到驱虫的效果,而蜱虫又是以吸血为主,所以当蜱虫吸食到药物后就会导致死亡,从而松开口器脱落下来。
给狗狗使用体外驱虫药时,需要将狗狗的毛发拨开滴在皮肤上,保证药效能够充足发挥,使用体外驱虫药后需要给狗狗佩戴脖圈防止舐。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酒精清除蜱虫。
主人可以在蜱虫所在的部位涂抹酒精,酒精能够刺激蜱虫使其放松头部或死亡。
静待几分钟以后,你就可以用镊子取出蜱虫(注意不要钳住身体,要钳住它的口器)之后往外一拉通常就可以把蜱虫取出。这种方法是最方便的,但对主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如果没有经验或者手比较笨的主人,建议还是用滴药的方式驱虫比较安全。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有其它问题想咨询宠医,点击下方头像,进行免费1对1咨询
狗狗常用驱虫药有哪些?
阿拉斯加犬
狗狗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寄生虫病,因为作为狗狗主人来说要对这方面有所了解。家长应该备有一些常用的寄生虫病的药物。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用的驱虫药,让你避免了需要经常跑医院的麻烦。
一、驱肠道线虫药:1、苯丙咪唑类 2、咪唑丙噻唑类 3、四氢嘧啶类 4、呱嗪化合物(驱蛔灵)5、二碘硝基粉、四氯乙烯
二、抗犬心丝虫药:1、硫胂酰胺钠、盐酸二氯苯胂 2、驱杀微丝蚴药(碘化噻唑青胺、锑酚、左咪唑、伊维菌素)
四、驱涤虫药:1、吡喹酮 2、二氯酚 3、硝异硫氰二苯醚
五、驱吸虫药:1、硝氯酚 2、吡喹酮
六、抗弓形虫药:1、乙胺嘧啶 2、磺胺嘧啶加甲氧芐氨嘧啶
七、抗滴虫病药:甲硝唑
八、抗梨形虫病:1、三氮脒 2、硫酸喹啉脲 3、咪唑苯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