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葵花凤头鹦鹉
小葵花凤头鹦鹉具有能让人一眼辩别出的特殊表面,它们的身材主假如白色,头顶常常树立着黄色的头冠。假如你触怒了它们,它们的头冠会启展呈扇状以示正告。天然,并没有是一切的小葵花凤头鹦鹉的头冠都是黄色,在有些场合,小葵花凤头鹦鹉的头冠是橘黄色的,在其余一些场合,它们的头冠则索性为白色。其余,它们的身材也并没有是纯白色,喉部、面颊等部位的羽毛也会浮现淡黄色。
固然名字中有个“小”字,但是它们却属于中型鹦鹉,普遍状况下,它们的体长可达35cm安排。假如想要豢养如许一种鸟,主人必需预备一个大一点的鸟笼。
小葵花凤头鹦鹉仔细形态特性刻画
体长:35cm安排。
头部:有头冠,头冠常常呈黄色,也看来橘黄色或者白色等。头冠启展时呈扇状。
眼睛:眼睛四周皮肤暴露,皮肤脸色有二种——蓝色和白色。
面颊:羽毛为浅黄色。
喉部:羽毛为浅黄色。
喙:灰色。
身材:羽毛白色为主。羽粉多。
足:灰色。
宠搜网诚征特出稿件:投稿指南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大小葵花鹦鹉有什么区别
一、外形特征不同
1、大葵花鹦鹉:葵花凤头鹦鹉雌雄同色,无法从羽色鉴别雌雄。雄鸟虹膜为黑色,雌鸟为褐色。翅膀和尾巴内侧面是浅淡,鸟喙和脚是黑色或暗灰色。嘴粗厚而强壮,上嘴向下钩曲,两侧的边缘有缺刻,基部具蜡膜。
2、小葵花鹦鹉:头顶有可以伸缩的黄冠,眼周有裸露的蓝色或白皮肤,耳羽,喉部的羽毛,脸颊浸润浅。脚灰色,鸟喙黑色,两性相似。幼鸟与友鸟一样有着深黑褐色的虹膜,雌鸟的虹膜则明显的呈红棕色。小葵花鹦鹉的羽冠颜色随产地不同而不同,有的几乎是白色的,而松巴岛的葵花鹦鹉羽冠几乎是橘。
二、生活习性不同
1、大葵花鹦鹉:葵花凤头鹦鹉通常群居,常常数百只成群,会到农作物区觅食,造成很严重的农业损失,被视为害鸟,在某些地区的农民被允许可以猎杀破坏农作物的葵花凤头鹦鹉,也有人为了的美丽羽毛而猎杀它们。羽粉较多,需要定期沐浴。叫声嘈杂,愤怒时会竖起头冠。
2、小葵花鹦鹉:成对活动及以小群集聚。飞行时显沉重,快速振翅后滑翔,相互尖叫。大部分都成对或3-9只左右一起觅食与活动,聚集时相当吵杂,休息时通常栖息在森林地区;天然食物包括了种子、水果、谷物、浆果、坚果、嫩芽、花苞等。
三、栖息环境不同
1、大葵花鹦鹉:在澳大利亚,葵花凤头鹦鹉栖息于森林,林地和农田耕地,而在新几内亚,它们栖息的高度从低地到海拔1400米的森林都有分活动踪影。常活动于森林或是森林边缘地带的区域,有时候喜欢到乡间的农地去觅食农作物,偶尔在公园或是绿地中也可以看见。
2、小葵花鹦鹉:喜栖息于各种森林、开阔的林地、农地、森林边缘地区、半干燥的林地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小葵花鹦鹉
百度百科-大葵花鹦鹉
小葵花凤头鹦鹉的特点
小葵花凤头鹦鹉体长35厘米,寿命50年。该凤头鹦鹉是一个以白色羽毛为主的中型鹦鹉,头顶有可以伸缩的冠,眼周有裸露的蓝色或白皮肤,耳羽,喉部的羽毛,脸颊浸润浅。脚灰色,鸟喙黑色,两性相似。幼鸟与友鸟一样有着深黑褐色的虹膜,在一岁内的幼鸟较难辨别性别,雌鸟的虹膜则明显的呈红棕色。
1、小葵花凤头鹦鹉体长35厘米,寿命50年。该凤头鹦鹉是一个以白色羽毛为主的中型鹦鹉,头顶有可以伸缩的黄冠,眼周有裸露的蓝色或白皮肤,耳羽,喉部的羽毛,脸颊浸润浅。脚灰色,鸟喙黑色,两性相似。幼鸟与友鸟一样有着深黑褐色的虹膜,在一岁内的幼鸟较难辨别性别,雌鸟的虹膜则明显的呈红棕色。喜栖息于各种森林、开阔的林地、农地、森林边缘地区、半干燥的林地等。
2、成对活动及以小群集聚。飞行时显沉重,快速振翅后滑翔,相互尖叫。停栖作叫时凤头不停地起落。大部分都成对或3-9只左右一起觅食与活动,但有时被发现会有较多的数量群集于有果实的树上觅食,也会与折衷鹦鹉一起聚集觅食,聚集时相当吵杂,休息时通常栖息在森林地区,之后会成群地到低海拔的地区与农作物区内觅食,有时会遭农民捕杀;天然食物包括了种子、水果、谷物、浆果、坚果、嫩芽、花苞等。
葵花凤头鹦鹉的形态、生活习性和饲养管理有什么特点?
葵花凤头鹦鹉也叫葵花鹦鹉、黄巴旦等。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鹦形目、鹦鹉科、葵花凤头鹦鹉属。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及东南部至昆士兰岛西部,新几内亚及北部、东部岛屿等地。形态:体长40~50厘米。体羽主要为白色。头顶有冠羽,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冠羽便呈扇状竖立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因此得名。
耳覆羽、颊部、喉部、飞羽和尾羽沾有。虹膜暗褐色或红褐色,嘴暗灰色,腿、脚暗灰色。生态:栖息于平原、沼泽等地附近树林中,喜欢结群活动,鸣声响亮,善于用脚和嘴在树上攀缘,经常一只脚抓住树枝站立,另一只脚将握住的食物送入嘴中,脚趾非常灵活,但不善于长距离飞行。
主要以植物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为食。
繁殖期在澳大利亚南部为8月至翌年1月,在澳大利亚北部则为5~9月。筑巢于靠近水源的大树上或岩洞里,每窝产卵2~3枚,孵化期为28天,由雄鸟和雌鸟共同孵化和育雏,育雏期为70天左右。寿命一般为40年左右,也有的活到60~80年。饲养:应采用金属笼或金属架。作为观赏可用挂式金属架饲养,架两边设有金属的食罐、水罐。经常检查锁链牢固情况,以免鹦鹉咬坏后飞逃。
成对饲养时,笼舍的容积应在1.5~2.0立方米以上。用粗木段斜放在笼壁的较高处由它们自行啃咬成巢是最合适的,为指示营巢位置,事先可在树段较高的一端凿一个凹坑。冬季室内的温度要不低于16℃,夏季温度在30℃以上时,要加强通风、换气,以达到降温的目的。饲料以葵花籽、玉米、花生米、高粱、稻谷为主,每天加喂些苹果、石榴、西瓜皮、菜梗等,繁殖期间应在饲料中适量增加小麻籽和葵花籽的比例和熟鸡蛋。
苹果和蔬菜切成方块和小段喂给,喂前应用水洗净,吃剩下的饲料每天取出,以免饲料变质。在人工饲养下采用木板钉制巢箱时,每年4~8月为繁殖期,巢箱的大小为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5厘米。在巢的边角和巢洞边要钉上铁皮以防它们将巢箱啃坏。巢内提供不少于3厘米厚的刨花或粗木屑。在种鸟繁殖、孵化期间应注意环境的安定,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避免惊吓,以免惊动亲鸟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
在繁殖期应加喂牡蛎粉或骨粉等,每天提供少量饼干(或烤面包片),育雏期间应每天加喂煮熟的鸡蛋。冬季繁殖期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在45%~50%为宜,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水要时常更换以保持清洁。葵花凤头鹦鹉喜爱沙浴,笼中角落要设一个沙土堆。葵花凤头鹦鹉单只架养时如果不经常和它交流,会因不良的情绪反应而啄拔自身的羽毛。
营养不良,尤其是长期喂给单纯的稻谷和玉米粒时也会导致羽毛的代谢性脱落,应及时补充核桃、花生等含脂饲料,可改善这种症状。当羽毛丰满时可耐受很低的环境温度,如果鸟正处在繁育期或者体羽稀疏状态时,一定要注意保温,否则容易造成损失。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小葵花凤头鹦鹉的外形特征
小葵花鹦鹉体长35厘米,寿命50年。该凤头鹦鹉是一个以白色羽毛为主的中型鹦鹉,头顶有可以伸缩的黄冠,眼周有裸露的蓝色或白皮肤,耳羽,喉部的羽毛,脸颊浸润浅。脚灰色,鸟喙黑色,两性相似。幼鸟与友鸟一样有着深黑褐色的虹膜,在一岁内的幼鸟较难辨别性别,雌鸟的虹膜则明显的呈红棕色。小葵花鹦鹉的羽冠颜色随产地不同而不同,有的几乎是白色的,而松巴岛的葵花鹦鹉羽冠几乎是橘。华丽的羽冠,使它们成为鹦鹉中很特别的一族。小葵花凤头鹦鹉的羽冠展开时呈扇形,在不打开冠羽时,冠羽会在脑后形成一个微翘的“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