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是一种提前释放罪犯的制度,被判刑人符合条件后可申请假释。假释审批一般在一个月内完成,特殊情况可延长。办理假释的流程包括监狱提出建议书、中级人民法院审查材料、合议庭审理并裁定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犯罪分子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管理,报告活动情况,并遵守监督机关的规定,离开居住地需获得批准。
法律分析
一、办理假释多长时间出狱
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由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如果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二、犯罪行为人办理假释流程
犯罪行为人办理假释流程如下:
1.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材料;
2.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收到监狱的假释建议书后审查相关材料;
3.人民法院在审查案件材料后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裁定予以假释。
三、假释考验期内要遵循哪些规定
在假释考验期内,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管理;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拓展延伸
假释刑满释放的程序和要求是什么?
假释刑满释放是指在服刑期满之前,根据法律规定,对犯人进行提前释放的一种制度。其程序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犯人需要在服刑期满前向相关机构提出假释申请;其次,机构将对犯人进行评估,包括犯罪行为、改造表现等方面的考察;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假释申请;最后,如果假释申请获得批准,犯人将进行相应的程序,如签署假释协议、接受监管等。此外,假释刑满释放还要求犯人在假释期间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加改造,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总之,假释刑满释放的程序和要求旨在评估犯人的改造情况,确保社会安全和犯人的再教育。
结语
假释刑满释放是一种提前释放犯人的制度,需要经过申请、评估和批准等程序。在假释考验期内,犯人需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管,并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假释刑满释放的目的是评估犯人的改造情况,确保社会安全和犯人的再教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四节 减刑、假释 第三十一条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符合法律规定的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条件的,二年期满时,所在监狱应当及时提出减刑建议,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后,提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 假释 第八十六条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 假释 第八十五条 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