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鱼身上有黏糊糊的白色东西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04 00:39:13
文档

鱼身上有黏糊糊的白色东西是什么

鱼身上有黏糊糊的白色东西是脓疱或菌丝。如果是白色的脓疱,说明是鱼儿得了白点病,需要立刻提高水温,温度到达28℃后,小瓜虫就会死亡,病情也会好转。如果是白色的絮状物,则说明是水霉病,这种病需要先适当换水,同时还要升温下盐,并用青霉素等药物浸洗治疗。
推荐度:
导读鱼身上有黏糊糊的白色东西是脓疱或菌丝。如果是白色的脓疱,说明是鱼儿得了白点病,需要立刻提高水温,温度到达28℃后,小瓜虫就会死亡,病情也会好转。如果是白色的絮状物,则说明是水霉病,这种病需要先适当换水,同时还要升温下盐,并用青霉素等药物浸洗治疗。


鱼身上有黏糊糊的白色东西是脓疱或菌丝。如果是白色的脓疱,说明是鱼儿得了白点病,需要立刻提高水温,温度到达28℃后,小瓜虫就会死亡,病情也会好转。如果是白色的絮状物,则说明是水霉病,这种病需要先适当换水,同时还要升温下盐,并用青霉素等药物浸洗治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鱼身上长白色絮状物

得了白毛病。

白毛病,又称水霉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

症状: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生长,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一般不易发现;等到发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

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

2.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1%的食盐浸泡20~30分钟。

3.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或或孔雀石绿溶液浸泡20—30分钟。

4.。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预防方法:在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来抑制水霉、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务必保持清洁,以此杜绝水霉的发生。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是什么原因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是因为得了水霉病。水霉病的症状包括在鱼体表面形成白色絮状物,这些白色絮状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多,最终覆盖整个鱼体表面,如果鱼儿患上了水霉病,会出现食欲减退、活动减少、消瘦等症状,严重的水霉病会导致鱼儿死亡,水霉病,又称为肤霉病,是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由真菌寄生鱼体体表引起,在水质不良、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爆发,主要寄生在鱼体表面,尤其是受伤部位,如鳍条、鳞片、鳃组织等,以吸收营养,水霉病的发生往往与环境因素有关,如水质不良、水温波动、饲料质量不佳等。

我家的鱼身上为什么会有一层白白的东西?

家里养的鱼身上有一层白白的东西是因为得了肤霉病。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病原体为水零属、绵霉属、异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等种类。

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观赏鱼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滋生。

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扩展资料

水霉病的防治

春季阶段的水温较为适合病原菌繁殖生长,因此,尤其要做好预防工作。

一是冬季清塘时可以除去池底过多的淤泥,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消毒;

二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力。尽量避免高密度条件暂养时造成鱼类挤压碰撞掉鳞,或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

三是水温低于 15℃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防止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擦伤或冻伤。四是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及时2%~3%食盐水或消毒剂进行消毒。五是亲鱼人工繁殖受伤后,可在伤口涂抹10%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

孔雀石绿可用作治理鱼类或鱼卵的寄生虫、真菌或细菌感染,对付真菌特别有效,非食用鱼的观赏鱼可以使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霉病

鱼塘里面的鱼身体上长了白色絮状物怎么治疗

鱼身体上长了白色絮状物是得了水霉病,治疗方法:

1、当鱼发病时(也就是身体上长满了白色絮状物的时候)使用亚甲基蓝(杀菌消毒的作用),一次的用量为2-3g每立方米的池水,尽量遍布全池,两天一次,一共两次。或者1%食盐与0.04%苏打混合液,浸浴,20分钟,每天1次,在其期间外加服用抗菌药物,以防止再次感染。

2、在鱼刚刚发病的时候可以在鱼缸中泼洒一些小苏打与二溴海因合剂来为鱼儿治疗,或者放入3%-5%的食盐水中浸洗鱼体5分钟,来治疗鱼儿的水霉病。

3、用水霉速清60ml/亩·米水体或硫醚沙星250ml/亩·米水体,遍布全池,每天一次,连用2天,之后隔一天再用碘力克200ml/亩·米水体全池泼洒。

扩展资料:

水霉病的发生原因

首先是因为鱼身体表面受伤,在伤口愈合之前被水霉病菌感染,病菌在受伤处借助坏死的肌肉组织开始形成菌丝,菌丝向外生长,外形就跟棉絮一样的絮状物。

预防

1、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池子淤泥过多,过多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另外用适量的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感染。

2、在捞鱼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把鱼的身体弄伤了,用20mg/L的碘力克浸泡十几分钟即可。

3、如果无可避免的还是让鱼受伤了,应该及时给鱼进行身体消毒,可以用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碘酒涂抹鱼的表体,严重时可按照五到十万单位/公斤鱼进行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霉病

文档

鱼身上有黏糊糊的白色东西是什么

鱼身上有黏糊糊的白色东西是脓疱或菌丝。如果是白色的脓疱,说明是鱼儿得了白点病,需要立刻提高水温,温度到达28℃后,小瓜虫就会死亡,病情也会好转。如果是白色的絮状物,则说明是水霉病,这种病需要先适当换水,同时还要升温下盐,并用青霉素等药物浸洗治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