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狗狗感染了蛔虫,它们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体重下降、皮肤瘙痒等症状。如果发现狗狗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带它去看兽医,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通常,兽医会根据狗狗的体况给它开一些药物,帮助清除蛔虫。为了防止狗狗感染蛔虫,应给狗狗定期预防药,并保持其周围环境的卫生。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为什么狗狗会有蛔虫
1、宿主免疫力下降
狗狗的免疫力下降是造成蛔虫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幼犬和衰老的老犬更容易感染。
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很多,比如疾病、营养不良、环境脏乱等等,这些都会导致狗狗身体内部的平衡失调,免疫力下降,从而让蛔虫有机可乘。
2、狗狗接触感染源
狗狗接触到已经感染蛔虫的动物、食物或环境中的卵就很容易被感染,特别是在外面跑来跑去的狗狗就更容易被感染。
比如狗公园、农村、城市垃圾堆等垃圾场所就是狗狗容易感染蛔虫的高危地带。此外,仍在妊娠期、哺乳期或未达到免疫接种年龄的狗狗也容易感染蛔虫。
3、食用感染源
狗狗食用含有蛔虫卵的生肉或未熟透的食物,就会容易感染蛔虫。所以过生粮的狗狗要特别小心,有可能感染蛔虫。
在家里给狗狗准备食物的时候,也要注意卫生和处理,避免食物受到污染,从而防止蛔虫感染。
4、狗狗生长发育阶段
狗狗的生长发育阶段也是感染蛔虫的高发期。特别是3-8月龄的幼犬,因为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消化系统也还不成熟,所以极易感染蛔虫。
此时需要特别注意幼犬的卫生和喂养,及时带幼犬做体内驱虫,并随时留意幼犬的拉稀状况,避免感染蛔虫。
小狗为什么长蛔虫
1、小狗摄入蛔虫卵
小狗吃了被感染蛔虫的东西,如老鼠、兔子等,这些动物体内含有蛔虫卵,其中部分携带着蛔虫幼虫。当小狗吃下这些动物时,蛔虫卵可以在小狗的消化系统中孵化出幼虫。
这时,幼虫进入小狗的消化道,穿过肠壁,经过心脏,最后到达肺部。在肺里,幼虫继续发育,成熟后再回到小狗的肠道内寄生,开始挂在肠道壁上吸取营养。
2、小狗口腔卫生不佳
小狗是一种喜欢咀嚼、咬东西的动物,如果它们食了地上的污物或者吞下了一些不易被消化的食物,都极易带来寄生虫的问题。此外,如果主人对小狗的口腔清洁工作不做好,其口腔内的细菌和微生物堆积起来,导致消化系统不稳定,从而对蛔虫的大规模滋生提供了基础。
3、小狗缺乏适当的除虫措施
小狗的体内寄生虫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因此除虫是保持宠物健康的必要工作。通常,主人们可以选择口服药物、外用药膏、打针等方式进行除虫。如果小狗不经常接受适当的除虫处理,就会增加与蛔虫等寄生虫的接触以及感染机会,从而产生寄生虫。
4、小狗的消化系统娇嫩
由于小狗的消化系统娇嫩,所以对外部寄生虫的抵御力相对较低。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蛔虫、钩虫等体积较小的寄生虫很容易通过口腔、肠道等方式进入小狗的体内并大量滋生,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感染面积。
狗狗为什么会有蛔虫?
病因: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生物体肠道所引起的疾病。蛔虫卵污染泥土、水或食物,如果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会患病。小狗荣日乱吃东西,沾了蛔虫卵,抵抗又差,就易患上蛔虫病。
解决办法:1、可以去宠物医院皮下注射灭虫丁注射液,或左旋咪唑口服。
2、药房有卖儿童用的塔糖,一粒捣碎拌到食里。
3、幼犬驱虫应该每月一次,吃塔糖就可以了。
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患病犬的呕吐物和排泄物。
犬蛔虫的发病原因 蛔虫竟然是这样在狗狗身体里长大的
3月龄以内的幼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逐步发育为成虫;体内含有包囊的母犬怀孕后,幼虫被激活,通过胎盘移行到胎儿肝脏而引起胎内感染;新生幼犬通过吸吮初乳引起感染;感染性虫卵被犬吞食。
1、幼犬每月检查1次,成年犬每季检查1次,看看体内是否感染了蛔虫。
2、发现病犬,立即进行驱虫。可用左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内服:或用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天服两次,连服两天;或用噻嘧啶(抗虫灵)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内服;或用枸橼酸哌嗪(驱蛔灵)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内服。
3、清洁卫生,改变饲育环境。对生活环境、食槽、食物的清洁卫生要认真对待,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发酵处理,杜绝感染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