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二万元一碗饭,民国物价究竟有多疯狂?
时期的物价超级疯狂。因为战争带来的物价影响,还有没有钱就大量印刷法币,最后的下场就是法币泛滥,国内的东西又没有多,就要花更多钱才可以买到吃的,从而物价满天上涨。
01、北伐战争胜利带来物价翻倍的上涨
在的时候,国内的物价还是相对稳定,老百姓生活基本上没有问题,比如米价在5.88圆/石,当时一石米大概是80公斤,普通老百姓也是负担起,加上肉价在0.28圆等等。但是北伐战争胜利带来物价翻倍的上涨。
一下子肉类的价格就翻了一倍,米价也上涨到了10.25圆/石,这个价格老百姓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毕竟在当时普通老百姓一个月大概收入是15圆到20圆之间。
据记载,十四年的时候,以北京的工资为例,当时胡适教授月薪500圆,陈独秀教授300圆,鲁迅300圆,顾颉刚教授400圆,李大钊120圆,郁达夫讲师为117圆,普通市民家庭月收入15圆,汽车司机20圆,纺织女工16圆,人力车夫旺季15圆。
02、法币泛滥,物价飞涨
本来时期经济膨胀不严重的,但是不知道怎么想的,既然想到用“法币”来改善经济,加上国家要打仗,没有钱,就大量的印钱出来购买武器设备,这下好了市场流通的“法币”太多,钱一多,东西又少,物价就满天的上涨。
最过分是看到物价涨那么夸张,就下令大家缴纳税收用粮食,不可以用“法币”,导致老百姓纷纷把自己手上的“法币”换成粮食,进一步恶化经济环境。你知道物价夸张到什么地步吗?清明节我们要祭拜祖宗,百姓是拿真钱烧,无非就是冥币比真钱值钱。还有米价上涨到了二十多万圆/石,这不是一倍而是上千上万倍了,因此去饭店吃一碗米饭,要怀疑是真的要两万元/碗。
民国粮食库券值钱吗
值钱。这一历史时期的粮票由于战争的因素,保存条件有限,通常流传下来的粮票品相不佳,价格基本在几十元至上千元之间。但也有个别珍品,存世量稀少,品相完整堪称无价之宝。粮食库券:粮食库券,是一种由财政部和粮食部联合印发,以征收粮食实物替代田赋(土地税)的有价证券。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1. 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而下降,导致其对应人民币的价值随时间变化。
2. 以现行的米价来计算,1912年的一块大洋大致等价于现代的144元人民币,而1937年则约等于38元人民币。
3. 评估一块大洋的购买力,不仅要考虑其兑换人民币的价格,还需结合当时的工资水平和社会状况。
4. 时期流通的主要银元包括“鹰洋”、“龙洋”、“袁大头”和“孙大头”,它们的购买力在当时大致相等。
5. 在1912年的北京,一块大洋能买到60斤大米;1914年上海则是44斤;1931年广州下降到25斤大米或20斤豆角;1937年成都则只能买到16斤大米、40个鸡蛋或5斤白糖。
6. 根据1933年的记录,南京大米每斤4分大洋,相当于现在的60元人民币,因此当时蒋介石的月工资相当于现在的48,000元。
7. 上世纪30年代,广州每月能拿到560元大洋,折合民币大约是16,800元。
民国粮食库卷收藏价值高吗
粮食库卷是指时期由发行的粮食收购券或仓储券,用于管理粮食储备和收购。这些粮食库卷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但是其收藏价值是否高并不完全取决于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货币的稀缺性。
首先,粮食库卷作为一种历史文物,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制度、以及社会风貌的一部分,对于研究时期的经济、和社会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次,粮食库卷作为一种收藏品,其价值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发行量的多少、保存状态的好坏、市场需求等。如果某一种粮食库卷发行量较少,保存状态良好,并且受到市场关注和收藏者追捧,那么它的收藏价值可能会较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粮食库卷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由于发行量较大或保存状态较差,部分粮食库卷的市场价值并不高。
综上所述,粮食库卷的收藏价值是个案而定。如果您拥有某种具备稀缺性和市场关注度的粮食库卷,并且保存状态良好,那么它很可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是对于一般的粮食库卷来说,其收藏价值可能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