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赤链蛇常活动于农村的村舍附近,有时还会潜入农户家里帮忙捕食老鼠,所以有“家蛇”的美誉。
赤链蛇属于一种微毒蛇,其毒腺较为特殊,为达氏腺。这种毒腺虽然有产生毒液的能力,但是并不具备储存毒液的能力,并且还没有与毒牙直接相连的导管。而且赤链蛇口腔中的较长毒牙,长在靠近咽喉处。因此,有时候即使被它咬伤,也不会被其大大的毒牙所伤。可以说赤链蛇是一种十分可爱的蛇类,它们在感受到威胁时,会将自己的头部埋于自己的身子之下,用自己鲜艳的身子对威胁者发出警告。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赤链蛇为什么叫家蛇
所谓的家蛇就是经常出没在家里的蛇,而早期人们对手和的敬畏,当做守护神,家里的神灵来看待,家里来了蛇说明有神灵保佑了,会带来福气。
赤链蛇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又称火赤链,链蛇属无毒。是一种常生活于丘陵、山地、平原、田野村舍及水域附近的赤链蛇为微毒蛇,游蛇科被认为其毒腺为达氏腺(Duvernoy)。
被咬后通常无激烈中毒反应。通常以伤口红肿,皮疹,荨麻疹为主的中毒过敏表现。但过敏体质患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切勿轻视及早就医。
赤链蛇全长约1米,最大可达1.5米以上。体背黑褐色。因具有60条以上的红色窄横纹而得名,以鱼、蛙、蟾蜍、蜥蜴、蛇、鸟等为食。
赤练蛇是家蛇吗
赤练蛇是家蛇。家蛇是一个泛指,并不是哪一个蛇的品种,世界上没有家蛇这个品种,所谓的家蛇就是经常出没在家里的蛇,而早期人们对手和的敬畏,当做守护神,家里的神灵来看待,家里来了蛇说明有神灵保佑了,会带来福气。所以,在有的农村还摆设香案来迎接家里来的蛇。
从蛇的行为习性来看,最常见的所谓的家蛇是黑眉锦蛇,经常出没在农家附近,其次就是赤练蛇了,还有就是白条锦蛇、也比较容易出现在农家里,所以说,家蛇一般就是指这几种蛇,赤练蛇也可以说是家蛇。但一般说的家蛇就是指的黑眉锦蛇这个品种。
赤练蛇简介
赤链蛇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越南、俄罗斯。在中国分布的为赤链蛇指名亚种。该亚种成体全长约1米左右,体背黑褐色与红(红褐)色相间。因具有51~87+12~30以上的红(红褐)色窄横纹而得名,但部分个体缺少红纹。
赤练蛇颊鳞常入眶。头背黑色,鳞缘红色,枕部有一“∧”形红色斑,眶后有一黑纹向后达第7枚上唇鳞。背鳞平滑,或体后段的少数几行微棱。
别名红四十八节、红长虫、红斑蛇、红花子、燥地火链、红百节蛇、血三更、链子蛇、桑树根、楝树根等。身上散发腐鱼腥臭味。
赤链蛇在国内分布很广。国内除内蒙古西部到和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国外见于、日本等地,其中沃氏亚种分布于日本。大多生活于田野、山地、平原、丘陵及近水地带,并常出现于住宅周围,在村民住院内常有发现(城市周边的郊区办郊区以及城里的花园等地都有),食蟾蜍、青蛙、蜥蜴、鱼类、老鼠、蛇、鸟、动物尸体等。
农村家蛇是什么蛇
赤链蛇。
家蛇,一般指的是,喜欢栖居在人类的房屋里以及房屋周围,且对人类有益无害的蛇类。这些蛇类,以鼠为食,常见的三大家蛇有,赤链蛇,是一种常见的微毒蛇。
王锦蛇,是一种大体型的无毒蛇。
黑眉锦蛇,是一种大体型的无毒蛇。这几种家蛇有红有绿,区分家蛇或野生蛇,不能统一按颜色区分。因为野外的蛇类颜色越鲜艳毒性越大,但家蛇也有一些红红绿绿的颜色,还要具体区分蛇的种类,来具体区分蛇是否有很强的毒性。总之无论家蛇,野蛇,看到后尽量不要打扰,远远地避开才是正确的。
国内最常见的赤链蛇,许多人认为无毒
在我国境内生存着许许多多的蛇类,这些蛇有些拥有剧毒,有些则无毒。要说到其中最常见、分布最广的蛇,肯定有赤链蛇一席之地。
赤链蛇作为国内最常见的一种蛇,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
因为对于它到底是否有毒一直存在歧义。有人说它是无毒蛇,也有人说它是有毒蛇。
学术界对这个话题也一直是争议不休。那么,国内最常见的赤链蛇,它到底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
今天BOT就带大家一起来见识一下。
赤链蛇——火赤链
游蛇科的成员在世界上一共有多达1700多种,其中大部分都是无毒蛇。赤链蛇是蛇类游蛇科链蛇属中的一种蛇,成蛇约1米长,最大可达2米左右。赤链蛇又被叫作“火赤链”,主要是因为它的外表红黑相间,由一节节的红色环状组成,所以也被叫做“红百节蛇”。
单单从这个蛇的外表上看,相信许多人会认为它是一种剧毒蛇。因为俗话常告诉我们外表越鲜艳亮丽的生物,往往拥有越致命的毒素。但神奇的是,大部分人不但没有相信这句俗话,反而基本都认为赤链蛇无毒。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赤链蛇是国内分布最广的蛇之一,遍布国内二十余省。在丘陵、平原、村舍、田野、草丛、水域等地都有其活动踪迹,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既然数量大,分布广,那么也就代表着和人类遇上并且发生接触的概率更大,加上赤链蛇性情较为凶猛,受到惊扰时会主动做出扑咬动作,所以人们被赤链蛇咬伤的概率也就比较大。
又因为在赤链蛇咬伤案例中,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中毒反应,更多的只是一些过敏反应和皮外伤而已。所以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就象征性地认为赤链蛇就是一种无毒蛇了。
但事实上,赤链蛇却是一种有毒蛇类,只是毒腺和毒性比较特殊。
常见的无毒蛇,实际上有毒?
《本草纲目》记载:“赤楝,红黑节节相间,俨如赤楝、桑根之状,不甚毒。 ”
从《本草纲目》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提出观念认为赤链蛇有毒但毒性不大。但这并无数据考量。
于是,在1993年的时候,我国的蛇类生物学家吴卯斌就对赤链蛇进行了解剖研究。并于1996年在中国《蛇志》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赤链蛇毒器的发现及离体毒腺的产毒量》的论文。
吴卯斌对赤链蛇进行了解剖,发现了赤链蛇体内“毒器”的存在。
赤链蛇的毒器由毒腺、毒牙和毒管三部分组成,另外还发现了赤链蛇独特的达氏腺毒腺。而达氏腺的发现,也丰富了人们对后毒牙类毒蛇的认识。
之后吴卯斌对赤链蛇进行了取干毒实验,共获得干毒1毫克,其中最小6毫克,最大也才25毫克,平均14.9毫克干毒。
但可惜的是,这次研究并没有测试赤链蛇的毒性如何,而这个文献也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和关注。于是在之后国内发布的《中国蛇类》中还是把赤链蛇描述和划分成了无毒蛇类。
此后这个争议就一直存在......
但在2017年,《生物学通报》中的文献里,研究人员又进行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赤链蛇毒性测试和毒器解剖研究。
实验中发现,一般毒蛇的毒牙是管牙或者沟牙类型,而赤链蛇的毒牙却是无沟无管类型的,也就是说没有发现可以用来输送毒液的沟状或管状结构。而是由最末端的两枚上领齿的变形而来,因此活动性较差,但也具有一定的穿刺作用。
另外,赤链蛇毒牙的长度也非常短,平均只有大约2-3毫米,加上长在口角内侧上领的后部,所以人们几乎不会被它们用毒牙伤到,即使被毒牙咬到了也很难有效注毒。
之后对赤链蛇的毒性进行一定的实验,实验的小鼠在被注入相同剂量的稀释毒液后,最短的于2小时后死亡,最长的于36小时后死亡。
综上所述,这些实验初步证明了, 赤链蛇的达氏腺毒腺中的提取物还是对小鼠有一定的致死作用, 虽然其半数致死量(LD50)的准确数值还有待进一步测定,但至少证明了赤链蛇确实是一种毒蛇。
结语
即便赤链蛇毒素对人体没有什么大的伤害,但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防范。尤其是易过敏人群,因为毒蛇的口腔本就含有大量细菌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所以,赤链蛇是属于一种后毒牙毒蛇,即使毒性微弱,而且被注毒的概率极低,仅发生在部分人身上。但它也是毒蛇的一种嘛。大不了,就叫作微微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