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型淡水鱼有哪些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03 22:41:07
文档

小型淡水鱼有哪些

小型淡水鱼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 鲫鱼、鲤鱼、草鱼: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淡水鱼类。 白条鱼:别称餐条、蓝刀鱼等,喜群聚栖息于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上层,杂食性。 沙塘鳢:别称土憨巴、土狗公等,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肉食性。 麦穗鱼:主要生活在野外地区的湖泊、江河、池塘等浅水区,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 马口鱼:也叫作桃花鱼,一般在水流较急的小溪、浅滩或江河支流中较为常见。 食蚊鱼:是我国从北美引进的外来鱼种,也叫作柳条鱼,对本土水域的小型鱼会带来很大威胁。 银飘鱼:比较常见的小型鱼类,不论是在流水、静水中都能生活。 四川华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物种。
推荐度:
导读小型淡水鱼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 鲫鱼、鲤鱼、草鱼: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淡水鱼类。 白条鱼:别称餐条、蓝刀鱼等,喜群聚栖息于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上层,杂食性。 沙塘鳢:别称土憨巴、土狗公等,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肉食性。 麦穗鱼:主要生活在野外地区的湖泊、江河、池塘等浅水区,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 马口鱼:也叫作桃花鱼,一般在水流较急的小溪、浅滩或江河支流中较为常见。 食蚊鱼:是我国从北美引进的外来鱼种,也叫作柳条鱼,对本土水域的小型鱼会带来很大威胁。 银飘鱼:比较常见的小型鱼类,不论是在流水、静水中都能生活。 四川华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物种。


小型淡水鱼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

鲫鱼、鲤鱼、草鱼: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淡水鱼类。 白条鱼:别称餐条、蓝刀鱼等,喜群聚栖息于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上层,杂食性。 沙塘鳢:别称土憨巴、土狗公等,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肉食性。 麦穗鱼:主要生活在野外地区的湖泊、江河、池塘等浅水区,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 马口鱼:也叫作桃花鱼,一般在水流较急的小溪、浅滩或江河支流中较为常见。 食蚊鱼:是我国从北美引进的外来鱼种,也叫作柳条鱼,对本土水域的小型鱼会带来很大威胁。 银飘鱼:比较常见的小型鱼类,不论是在流水、静水中都能生活。 四川华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物种。 光唇鱼:别称溪石斑、罗丝鱼等,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的河溪中。 泥鳅:主要生活在淤泥底里面,比较喜欢缓流或静止的水体。 棒花鱼:洛阳俗称为趴地虎鱼,通常贴着水底游动和觅食。 鰕虎鱼:体型较小,长得虎头虎脑,样子可爱,喜欢食肉。 高体鳑鲏:常见于湖泊、池塘以及河湾水流缓慢的浅水区,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此外,还有孔雀鱼、红尾线鲫鱼、灯科鱼类(如宝莲灯和红绿灯)、鼠鱼等等也是小型淡水鱼的一种。这些鱼类各有特色,有些适合养殖观赏,有些则是美味的食材。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

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

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鱼的种类还是比较多的,一般大家也都会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鱼类比较了解,而对于其他的鱼类了解甚少,不同的鱼有不同的价值,以下了解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

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1

河里常见的小鱼品种有很多,比如白条、鲫鱼、鳑鲏、黄颡鱼、鲤鱼等等。这些鱼的适应能力都比较强,而且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它们的食性往往都很杂,能吃的食物有很多,这也方便它们在不同的水系中觅食。其中一些繁殖能力弱,因此还有保护幼鱼的习性。

一、白条

白条是低海拔地区常见的鱼类,比较喜欢群居,通常在溪流、湖泊的上层活动,以藻类为食,也能吃甲壳类和水生昆虫。它的繁殖能力强,适应性也很不错,可以忍受污浊的水体。这种鱼由于分布广泛,所以也是钓鱼爱好者最容易钓到的鱼类之一。

二、鲫鱼

鲫鱼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类,生活在水底,水温较高的时候会到中上层活动觅食。它通常吃植物性饲料,在深水或浅水中都能生存,而且也比较耐碱。它不止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观赏鱼,常见的金鱼就是由这种鱼演变而来的。

三、鳑鲏

鳑鲏的种类有很多,分布也十分广泛,它通常栖息在淡水湖泊的底层,喜欢在浅水区活动。其食性比较杂,多以藻类为食,也可以吃水草和高等植物的碎片。本身体形比较小,繁殖能力弱,产卵后亲鱼会保护幼鱼。

四、黄颡鱼

黄颡鱼也是常见的`淡水鱼,白天会潜伏水底或石缝里,到了晚上才会活动。自身的适应能力强,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存活,而且比较耐低氧,即便是离水5-6个小时也能活。

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2

河里常见的小鱼有哪些

一、鲫鱼

鲫鱼是野河里常见的小鱼,别称鲫瓜子、月鲫仔、鲫壳等,属杂食性底层鱼类,我国除青藏高原各地的湖泊、江河、溪流、河渠、沼泽等水体均有分布,尤其喜欢在水草丰茂的浅水区活动。

二、白条鱼

白条鱼是野河里常见的小鱼,别称餐条鱼、青鳞子、尖嘴子等,对水质要求高,最大个体可达10~13厘米,喜欢群聚栖息于溪流、湖库等水体的上层,外观和马口、翘嘴等鱼类非常相似。

三、鳑鲏鱼

鳑鲏鱼是野河里常见的小鱼,别称四方皮、镜鱼、彩圆儿等,属杂食性鱼类,我国除西北少数地区以外几乎均有分布,多数栖息于湖泊底层或河流浅水区,少数生活在清澈多石的溪流中。

四、沙塘鳢

沙塘鳢是野河里常见的小鱼,别称趴地虎、土才鱼、土狗公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属肉食性鱼类,喜栖息在河沟及湖泊等水体的近岸石缝、泥沙中,主要以小鱼、小虾等为食。

五、麦穗鱼

麦穗鱼是野河里常见的小鱼,因大小像麦穗一样而得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或溪流中,最大个体能长到10厘米,幼鱼主要以轮虫等为食,成鱼则主要捕食枝角类动物及摇蚊幼虫。

六、光唇鱼

光唇鱼是野河里常见的小鱼,别称溪石斑、罗丝鱼、石斑鱼等,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的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的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藻类等,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

综上所述,野河里常见的小鱼有鲫鱼、白条鱼、鳑鲏鱼、沙塘鳢、麦穗鱼、光唇鱼等,其中白条鱼、麦穗鱼更是让钓鱼人闻风丧胆的“野钓四大神兽”,其他两种是“指甲非(小罗非鱼)”和清道夫。

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3

农村河里的6种“小河鱼”,20年前常见也常吃,你认识几种?

第一种就是“餐条子”,有些地方也常叫它白条子,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小鱼,因为这种鱼还有变色的本领。

当它在水里面的时候,你站在岸上看它,就像是一把蓝色的小刀,只因它的身形确实很像小刀,因此也叫它“蓝刀鱼”、“蓝刀子”。

但是当你把它钓上岸,拿在手里观察,就会发现它浑身却并不是蓝色的,而是银白色的,尤其是它腹部更是可见大片的白色。

餐条子虽然不太大,却是农村很有名的一种小河鱼,并且肉质极为鲜美,在过去不少人去捕鱼、钓鱼了,就对它是情有独钟。

第二种鱼现在尤其罕见了,好些人估计都已经不认识它了,它就是钢鳅鱼,也叫它刀鳅、石锥等,是一种长得很像泥鳅的淡水鱼。

老李说起这种鱼,还忍不住咽口水。他说以前这种鱼都被视为垃圾鱼,钓到后常常用来喂家里的鸡鸭了。可是现在才知道,它能百元一斤了。

钢鳅鱼现在确实很少见了,并且它的价格贵也是事实。这种鱼长得像泥鳅,但是却非常的危险,它的背上有一排倒刺,不注意就会被它划伤。

不过钢鳅鱼的嘴巴又尖又细,个头也要比泥鳅大很多,像20年前河里常钓到半斤左右的大钢鳅鱼,有些人说这种鱼还能长到一斤以上。

第三种则是河虾了,虽然它并不是鱼,但却是一种鲜美的“河鲜”。在小时候,每当夏季下雨了,村里的河就会涨水。等到雨停了,村里的大人、小孩都会去河里捞鱼,其中河虾就非常多。

在一些草丛里面一网下去能捞到好几斤河虾,有些个头大的比大拇指还要粗。而这些河虾,部分会鲜吃,吃不完的则会晒干了,以后慢慢吃。现在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用河虾炒韭菜了,回味无穷啊。

当时读书都要住校,并且还要自己带菜去吃,而酸萝卜炒河虾、酸豆角炒河虾就相当于是过年了,不少同学也是用他们的菜来交换着吃。

第四种是鲶鱼了。这可不是现在很多人讨厌的“垃圾鱼”,而是我国本土的一种鱼。

小时候就常和村里的一个老人去钓鱼,而他就酷爱钓鲶鱼,常常是半夜都出去,他说晚上的鲶鱼更容易上钩。

不过当时我还小,也太天真了。只是感觉鲶鱼长得太丑了,吃起来味道也一般。可是现在野生的鲶鱼,基本很少见了。在市面上所见到的都是“洋鲶鱼”,并且还是人工养殖的。

第五种鱼也是我最为讨厌的一种鱼了,它长得像鲨鱼,而且浑身带有尖刺,这种鱼就是黄鸭叫。

农村的一些老人常说,把它捕捞上岸以后,会听到它发出类似鸭子叫的声音。但是我却很少听到过,而被它的尖刺蜇到却是千真万确的,并且这种痛苦丝毫不亚于被大黄蜂蜇到。

黄鸭叫这种鱼对水质要求极高,只在水质清澈的河流中才有,并且它和多数的鱼类不同,黄鱼胶喜欢昼伏夜出,在白天基本难见到它的踪影。

不过黄鸭叫喜欢聚在一起,如果找到黄鸭叫窝了,钓到一条就能钓到一群。目前虽然市面上这种鱼也常见,但这都是养殖的。

野生的黄鸭叫个头都很小,一般也就一两左右一条。

最后一种鱼,不认识的人会把它当成是海鱼,其实它也是小河鱼,这种鱼就是桃花鱼,它的大名叫“马口鱼”。

只因这种鱼的嘴巴酷似马的嘴巴,所以而得名。马口鱼的个头也不大,一般也就是一两左右。不过听一些北方的钓友说,当地的马口鱼个头大,一斤以上的也常见。

但可能是品种的原因,南方的马口鱼个头都很小,我钓到过的最大的也就是1两出头。

在以前河里面马口鱼常常成群地出没,一次捞上来数百条。但是现在也少了,并且它因为肉质鲜美,又基本是野生为主,价格也要六七十元一斤。

上面所说到的这6种小河鱼,在20年前农村的河里很常见,农村人基本都认识,也经常吃过,它们的味道确实很鲜美。

但是现在这些鱼,在好些河里都不多见了。而在市面上也是可遇不可求,就算是遇到了,基本也都是养殖的,而不是野生的了。一来是河里本来就少了,二来是加上禁渔的原因,不能随意捕捞了。

淡水小杂鱼种类

            回答

      淡水小杂鱼有麦穗鱼、餐条、鳑鲏、马口鱼、食蚊鱼、银飘鱼、四川华鳊、泥鳅、鲫鱼等种类。以麦穗鱼为例,麦穗鱼一般在野外地区的江河、湖泊、池塘浅水区较为常见,它主要以水里的浮游生物为食。麦穗鱼在我国大部分水域均有分布,但在静水水域和透明度不高的水域中要多一点。

一、麦穗鱼

      麦穗鱼一般生活在野外地区的江河、湖泊、池塘等浅水区,它的食性很杂,它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麦穗鱼在我国大部分水域中都有分布,但是在静水水域和透明度不高的水域中分布要多一点,一般水流较急的水域分布要少一点。

二、餐条

      餐条也叫作鲦鱼,它是一种群居型小杂鱼。餐条的体长一般不超过16厘米,全身颜色是银白色的。它的食物主要以藻类、高等植物的碎屑为主,偶尔也会吃一些小螺、小贝等甲壳动物和昆虫。

三、鳑鲏

      鳑鲏的颜色比较鲜艳,它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小型鱼类,体长大约为40-50毫米。鳑鲏主要分布在我国淡水水域,尤其喜欢在水草丛密的浅水处扎堆群居。

四、马口鱼

      马口鱼也叫做桃花鱼,主要生活在山涧溪流中,一般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小溪或江河支流中较为常见。马口鱼喜欢群居,性格凶猛,主要以小鱼、水生昆虫为食。

五、食蚊鱼

      食蚊鱼也叫作柳条鱼,它是我国从北美引进的外来鱼种。引进这种鱼的目的是治理本土蚊虫,但是由于它的适应性强又缺乏敌人,所以对本土水域的小型鱼会带来很大威胁。

六、银飘鱼

      银飘鱼主要生存于江河、湖泊中,它是比较常见的小型鱼类,不论是在静水、流水中都能生活。银飘鱼的行动比较迅速,可以成群的在水面上漂游,所以有飘鱼之称。

七、四川华鳊

      四川华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它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四川华鳊的体型比较小,一般是6厘米-10厘米左右。

八、泥鳅

      泥鳅主要生活在淤泥底里面,它比较喜欢静止或缓流的水体。泥鳅的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

九、鲫鱼

      鲫鱼分为野外和坑塘鲫鱼,这两种鲫鱼虽然是同一品种,由于它们吃的东西不一样,所以野外鲫鱼体型一般很小。

体型小的淡水鱼

体型小的淡水鱼

体型小的淡水鱼,在现实生活中,鱼肉是我们常吃的一种肉类,蛋白质含量是非常高的,我们吃的鱼一般也都是淡水鱼,这种鱼比较好捕捉,下面为大家分享体型小的淡水鱼。

体型小的淡水鱼1

吻鮈 Rhinogobio typus Bleeker(秋子、长鼻白杨鱼)

体细长;头大,吻肉质,很突出;口呈深弧形;须1对,眼大;鳃耙10~14;栖息于泥沙底的江河下层;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最大个体可长达440毫米;分布于长江和闽江水系。

点纹银鮈 Squalis wolterstorffi (Regan)

筒形,稍侧扁;吻短,略尖;口亚下位;唇薄,光滑;须较长,等于眼径或稍大;背、臀鳍较短;胸鳍长;尾鳍深叉,未端尖;侧线鳞上有横“八”字形黑斑连成的条纹,体侧上部有多数小黑点;体中下层;小型鱼类,体长一般不超过100mm;分布于滦河以南的东部各水系。

小口棒花鱼 Abbottina guentheri Banarescu

体纤小,尾柄细长;头切、吻略尖,口小,上唇无褶皱,下唇不发达,具一对圆形肉突,上布细小颗粒突起;须一对,粗短;侧线鳞36~38;为小型底层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

高体鳑鲏 Rhodeus ocellatus (Kner)(火片子)

体扁薄,呈卵圆形;口角无须;下咽齿l行,齿面平滑;侧线不完全,仅在前面4~6片鳞上具有侧线孔;个体小,最大者体长90毫米;繁殖期在4月底5月初,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常见于湖泊、池塘以及河湾水流缓慢的浅水区;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罗汉鱼、麻嫩子)

头尖,略平扁;日上位;无须;背鳍无硬刺;生殖时期雄鱼体色深黑,吻部、颊部出现珠星;为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中常见的小型鱼类;生活在浅水区;杂食,主食浮游动物;产卵期4~6月;卵椭圆形,具粘叶;成串地粘附于石片、蚌壳等物体上,孵化期雄鱼有守扩的习性。

彩石鲥 Pseudoperilampus lighti Wu

体高,扁薄,卵圆形;口角无须;下咽齿1行,齿面具锯纹;侧线不完全,仅在前面3~6枚鳞片上具侧线孔;生殖期雄鱼的吻部具珠星,色泽鲜艳。栖息于水流缓慢、水草丰盛的环境内;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为食;5月产卵;卵长圆形,产于蚌的鳃瓣中;个体小,最大不超过60毫米;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体型小的淡水鱼2

虾虎鱼。

虾虎鱼是虾虎鱼科各虾虎鱼种类的统称,是一类体型小的食肉类鱼。它们每一种都有符合各自特征的名字,如“侏儒虾虎鱼”、“寻常虾虎鱼”等,是鱼类中最大的家族,已知的种类达到2100多种。

它们看上去身材短小,仅有几厘米长,有两条脊鳍,多数栖息于热带海水中,一部分生活在河流,溪流以及湖中。虾虎鱼是中国原生鱼家族中的一个数量、品种较多的成员,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

虾虎鱼的外形特征

虾虎鱼的特点是身体细长,体型小,大多数短于10cm。有两条脊鳍。第一条有几根细微的脊骨,头部和两侧有一系列小的感觉器官,尾巴呈圆形,身上都有明亮的'色彩。有些种类,如欧洲的水晶虾虎鱼呈现透明的色彩。

虾虎鱼类最突出的形态特征就是其腹鳍愈合成一吸盘状。该吸盘的功能与鱼的背鳍吸盘和圆鳍鱼科的腹鳍吸盘类似,但在解剖上是十分不同的结构,因此只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要数Trimmatom和Pandaka属的虾虎鱼类,它们完全成熟后也短于1cm ,分布在菲律宾的一种虾虎鱼身长只有13毫米。也有些体型较大的虾虎鱼,比如拟虾虎鱼Gobioides的种类,体长可超过30cm,但这是少有的例外。

虾虎鱼的分布区域

虾虎鱼分布在除南极、北极外的世界各沿岸水域,主要密集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区域、特别是在热带和带水域,数量最多。一些种类的虾虎鱼还能适应淡水生活,大西洋中美洲沿岸及地中海欧洲沿岸亦有。

栖息在海岸线上的 潮汐虾虎鱼数量逐年减少,属濒危动物。而在一些地区,如云贵高原的湖泊中,虾虎鱼却成为“ 外来入侵物种”,是当地土著物种灭绝的元凶之一。

虾虎鱼的生活习惯

虾虎鱼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脊椎动物,一般存活2~3年,最多4年。澳大利亚大堡礁的一种鱼最多能活59天。

虾虎鱼大都游泳力不强,活动范围较窄。少数种类有生殖洄游习性,进入河川。虾虎鱼的食性很杂,比它小的鱼、虾、蠕虫及其他鱼类的卵都是虾虎鱼的食物。主要摄食虾、蟹等甲壳类、小型鱼类、蛤类幼体,有的摄食底栖硅藻;生活在淡水的种类也食水生昆虫和蠕虫。生活力强,离水不易死亡。性的成熟期较早,一般肉食性种类一年成熟,植食性种类两年成熟。

而与此同时,小虾虎鱼是2005年被澳大利亚生物学家证实的世界上最短命的 脊椎动物,打破“世界纪录保持者”的 非洲齿鲤(Nothobranchiusfurzeri),生活在澳大利亚,这类鱼的寿命最长为8周。

虾虎鱼基本上生存于浅海环境,主要栖息于近岸潮间带、底质为泥沙或岩礁的浅海区、珊瑚礁和海草牧场;它们也大量存在于海水和河口栖息地,包括河流下游、 红树林湿地和盐沼地,少数生活于激流或穴居于泥洞中,如产于东太平洋区域的刺虾虎鱼栖息在沙土的洞穴或者泥泞中。

少数种类(还未完全清楚,但少于几百种)可完全适应于淡水环境,其中包括亚洲河流中的吻虾虎鱼(Rhinogobiusspp),澳大利亚沙漠的雷虾虎鱼(Redigobius)以及欧洲的淡水虾虎(Padagobiusmartensii)。还有一种带有鲜明的蓝色环,产于加勒比海的 小虾虎鱼,也喜欢和其他动物同巢共穴。它们往往会充当其他大鱼的清洁工,把它们身上的寄生物吃干净。

虾虎鱼喜欢逆流而上。例如, 夏威夷岛是地球上最偏远的群岛,这里的溪流看上去是鱼类生存的好地方,,没什么竞争和 猎食者。但奇怪的是这里却很少有鱼,很大的原因是这里层地位”,反而会全力维持自己的弱者地位。

虾虎鱼的繁殖方式

在虾虎鱼世界里,只有“首席”俊男靓妹才会交的配,其它的雌性都要排队等候,顺序按各自的体型大小定。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个等候的“队伍”里,每条雌鱼都比前边或后边的同类在体型上小或大5%。如果谁“发福”了,那么上边的那位就会把它赶出队伍,而对虾虎鱼来说,离开了寄居的珊瑚就意味着死亡。

海水虾虎鱼

虾虎鱼与其他鱼类一样,繁殖方式为卵生。到了孵卵季节,虾虎鱼就成群结队地前往淡水河流进行产卵。它们在石砾或洞穴中产卵,大多为粘性卵,粘附于石砾、泥沙或洞壁上。

虾虎鱼孵出后,很快变成幼虫,然后在开阔的大海里游动三周,最后找到一座可以定居的珊瑚礁。它们就在这里繁殖后代,度过一生。多数雌性虾虎鱼25天后就可以产卵,总共大约排出400个卵。而雄性虾虎鱼的工作就是时刻保护这些易受攻击的卵,常常把卵产在贝壳、岩石等不容易被吃掉的地点。

淡水虾虎鱼

淡水虾虎鱼平均1至2年性的成熟,幼鱼较小,由于身体弱小,成活率较低。

体型小的淡水鱼3

一、好养的小型淡水鱼

1、斑马鱼就是一类很好养的小型淡水鱼。斑马鱼通常被称为花条鱼、蓝条鱼,因为全身布满了很多深蓝色的纵纹,所以在水族箱内成群游动时犹如奔驰于非洲草原的斑马群而得名。雄性体型细长,颜色稍深,条纹显着,深蓝色条纹之间柠檬色条纹,雌鱼身体肥胖,颜色稍浅,蓝色条纹之间银灰色条纹,性的成熟后腹部肥大。

2、斑马鱼体长4~6厘米,小巧玲珑,性情温和,喜结群游动。斑马鱼对水温的变化有很强的抵抗力,只要水温在20℃以上就能生活,饲养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是25℃。饲养斑马鱼时,可以吃各种动物性饵料和干饲料。

二、斑马鱼的养殖要点

1、水温控制

饲养宠物斑马鱼,水温最好不要低于18摄氏度,最高最好不要超过28摄氏度。这个温度区域的宠物斑马鱼,状态最好。因此在饲养宠物斑马鱼时,最好还是把鱼缸的温度固定下来。

2、喂养要点

刚孵出的小鱼呈淡,在解剖镜下可以看到跳动的心脏、流动的血液、腹部有一很大的未吸收的卵黄囊。头2~3天小鱼静卧在水底,此时无需喂食。注意及时取出卵膜和白色的死卵,每天更换新水,将鱼苗放在温室里,温度为25℃(可放在空调房间里)。

3~4日龄的时候,小鱼可以自由游泳(平游)并且开始寻找食物,此时可以用绢网取少许蛋黄在水中轻轻地搅动,至水变成淡。适当加喂钙素母片、复方vb液、土霉素等,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喂食要少量多餐,每天喂3~4次。7~10日龄喂草履虫、啤酒酵母等,3周龄喂卤虫的无节幼体,逐渐添喂配合饲料。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变化,经常换水,少喂勤添,确保鱼苗的健康成长。

3、换水

宠物斑马鱼对水质的要求不太高,但还是要过一段时间,就要给鱼缸里换换水。换水最好每周换一次,一次换水不要太多,抽出鱼缸里的五分之一的水,加入新水就行了。自来水不能直接加入鱼缸。

换水的时候,最好把自来水存放两天。在这里大家需要注意一点,如果你的鱼缸没有过滤设备,喂食斑马鱼的残渣必须用虹吸吸出来。当然斑马鱼的粪便也必须用虹吸吸出来。没有过滤设备,换水要比又过滤设备的要频繁一些,可以每3天更换一次,一次更换1/3左右。

文档

小型淡水鱼有哪些

小型淡水鱼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 鲫鱼、鲤鱼、草鱼: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淡水鱼类。 白条鱼:别称餐条、蓝刀鱼等,喜群聚栖息于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上层,杂食性。 沙塘鳢:别称土憨巴、土狗公等,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肉食性。 麦穗鱼:主要生活在野外地区的湖泊、江河、池塘等浅水区,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 马口鱼:也叫作桃花鱼,一般在水流较急的小溪、浅滩或江河支流中较为常见。 食蚊鱼:是我国从北美引进的外来鱼种,也叫作柳条鱼,对本土水域的小型鱼会带来很大威胁。 银飘鱼:比较常见的小型鱼类,不论是在流水、静水中都能生活。 四川华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物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