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循环水养殖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危害及生态平衡策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04 02:36:25
文档

循环水养殖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危害及生态平衡策略

对于我们循环水养殖的水体来说,水中的主要危害鱼类健康的物质是氨氮和亚硝酸盐。在过滤系统尚未建立,或尚未成熟,或运转异常时,这两种物质的存在很让我们烦心。氨氮对鱼的致死浓度在 0.2-2.0㎎/L,小于 0.2㎎/L 时,会使鱼类的内部器官发生病变、坏死及组织溃烂。当氨氮中的非离子氨达到 0.01-0.02㎎/L 时,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使鱼类生长缓慢。当非离子氨浓度达到 0.02-0.05㎎/L 时,会引发多种疾病,增加死亡;达到 0.05-0.2㎎/L 时,会破坏养殖鱼类的皮、胃、肠道粘膜,进一步引起内部器官和体表出血;达到 0.2-0.5㎎/L 时,会引起鱼类急性中毒死亡。
推荐度:
导读对于我们循环水养殖的水体来说,水中的主要危害鱼类健康的物质是氨氮和亚硝酸盐。在过滤系统尚未建立,或尚未成熟,或运转异常时,这两种物质的存在很让我们烦心。氨氮对鱼的致死浓度在 0.2-2.0㎎/L,小于 0.2㎎/L 时,会使鱼类的内部器官发生病变、坏死及组织溃烂。当氨氮中的非离子氨达到 0.01-0.02㎎/L 时,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使鱼类生长缓慢。当非离子氨浓度达到 0.02-0.05㎎/L 时,会引发多种疾病,增加死亡;达到 0.05-0.2㎎/L 时,会破坏养殖鱼类的皮、胃、肠道粘膜,进一步引起内部器官和体表出血;达到 0.2-0.5㎎/L 时,会引起鱼类急性中毒死亡。


对于我们循环水养殖的水体来说,水中的主要危害鱼类健康的物质是氨氮和亚硝酸盐。在过滤系统尚未建立,或尚未成熟,或运转异常时,这两种物质的存在很让我们烦心。

氨氮对鱼的致死浓度在 0.2-2.0㎎/L,小于 0.2㎎/L 时,会使鱼类的内部器官发生病变、坏死及组织溃烂。

当氨氮中的非离子氨达到 0.01-0.02㎎/L 时,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使鱼类生长缓慢。当非离子氨浓度达到 0.02-0.05㎎/L 时,会引发多种疾病,增加死亡;达到 0.05-0.2㎎/L 时,会破坏养殖鱼类的皮、胃、肠道粘膜,进一步引起内部器官和体表出血;达到 0.2-0.5㎎/L 时,会引起鱼类急性中毒死亡。

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在 0.1㎎/L 时,鱼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变成巧克力色,也就是养殖上常说的“褐血病”,使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下降,鳃肿胀,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疾病增多。当浓度达到 2.5㎎/L 时,鱼体呈中毒状态,呼吸作用下降,体能衰弱,最后暴发疾病

而死亡。

养鱼其实就是营造一个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中,健康的成分多,不健康的成分少,各种成分和谐共处,良性循环,那么这就是一个好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养好了。

在这一缸水中究竟有什么,有 H2O,氧、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原生虫类、苔藻、草、矿物质、有机质,还有二氧化碳、氨、亚硝酸盐、硝酸、致病菌等等有潜在危害的物质,还有光线这一重要元素。我们所说的养好水,就是把有害的东西减少到最少程度,把有益的东西维持在良性水平

在这一个小环境中,金鱼是最重要的,但也是弱势群体,它是被呵护者,同时也是麻烦制造者。

第一阶段:从三新缸开始

新缸、新水、新鱼是小环境的初始阶段,从三新缸到成熟缸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三个环节来达到一个良性循环——动态良性循环。

除氨:在三新阶段,这个小环境很纯粹很,有的只是:水、氧、鱼。但只要有鱼,麻烦随之而来,鱼的代谢消耗了氧,产生了氨、二氧化碳和有机制,而小环境中的硝化环境并没有建立成,对氨的分解还在没什么效果,当氨和二氧化碳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鱼造成危害。所以这个阶段是养鱼过程中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排除氨和二氧化碳,是当务之急,怎么排除呢,一是增氧,二是清污、兑水。除此之外,就是培养硝化细菌,建立硝化系统。硝化细菌可以自然产生,也可以采用人工投放的方法。

建立硝化系统:养鱼养了十来天后,用手摸缸壁,会觉得缸壁有些滑,这是一层菌膜,留着它不要清除。在纯缸,没有过滤,缸中没有任何其它物体的情况下,硝化环境只限于内缸壁表面,如果要加大硝化作用,就要“增面”,即增加硝化细菌附着的表面积。

“面”越大,硝化作用也越大,我们常用的过滤器,其实就是在缸外增加缸中的硝化面积,让水在做了一次缸外的净化循环。我们常用瓷环、珊瑚砂等作滤材,是因为它们上面布满小孔,这就使得它们的表面积,比同样大小的实心体的表面积要大得多。

善待硝化细菌: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小心翼翼,投食要少量、恰当,水温不能剧烈变化,溶氧要充足,水中漂浮物和溶解物不能超标,否则硝化系统就会罢工。

随着硝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在硝化作用下,氨被分解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比氨好点,但毒性仍然很大,还要继续被分解为硝酸(盐)。硝酸(盐)的毒性只有氨的几百分之一,如果硝化系统能在 1~3 小时内把水中增加的氨转化为硝酸(盐),那么就达到了第一阶段的生态平衡。

一个合格的水的指标,总氨 <1 毫克 / 升,名贵些的鱼则 <0.5 毫克 / 升;亚硝酸盐 <0.05 毫克 / 升,硝酸盐 <10 毫克 / 升。如果检测过高,则要通过兑水的办法,把氨和亚硝酸盐指标降下来。

我们常说的硝化作用,就是把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氨转化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鱼仍有很大的危害;第二阶段是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把亚硝酸盐转化为毒性更低的硝酸,其毒性只有氨的几百分之一。

在鱼缸的硝化系统尚未完全建立的时候,氨与亚硝酸盐的积累过量,会给鱼带来各种不利影响,直至致命。

有的时候,好好的鱼集体拒食,这很有可能就是氨与亚硝酸盐的浓度超标有关。另外,亚硝酸盐浓度过高,会给鱼带来种种不健康的表现,比如:鱼表现不安;

鱼体表面黏液增多、增厚,肉眼可见鱼体表有淡蓝色的白膜;鱼游动软弱,只在水表面无力游动;鱼体局部充血。

此时如果不采取措施,再发展下去就是中毒死亡。

亚硝酸盐增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 硝化系统不完善,亚硝酸盐不能及时转化为硝酸;2. 水中苔、藻或植物性饲料腐败会使亚硝酸盐急剧增高;3. 有机物的腐败;4. 气温骤降也可引起亚硝酸盐的增高。

解决办法:

1. 在硝化系统建立完善之前,降低亚硝酸盐浓度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吸污、兑水;2. 经常清除过滤槽中的固态截留物;3. 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简易测试盒(市场有售,不贵且使用简单)检测缸水中亚硝酸盐的浓度;4. 利用“增面”原理,加快硝化系统的完善。

亚硝酸盐增高的紧急处理办法:

在水中投放亚甲蓝,浓度为 1-2 毫克 / 升。鱼缸环境在达到第一阶段的平衡后,死水变成了活水,但这并不是一个最终的目标。因为这只解决了“氨”的问题,而解决氨的问题是以硝酸(盐)的积累为代价的。

硝酸(盐)的毒性虽然远没有氨大,但积累过多同样会带来危害。那么,制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把多余的硝酸除掉,使水中硝酸含量不再上升,是养好水的第二个阶段。达到这个阶段,就达到了最终的平衡,可以在不换水、不兑水的情况下往复使用,这个平衡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平衡。

把硝酸排除掉,我们需要借用反硝化菌或脱氮菌的作用。这些菌是厌氧性菌,在缺氧的地方生存。所以要在缸中或过滤槽中,保留一部分“缺氧地带”,以供这些细菌生存和工作,而不能使缸中处处氧气充足。

脱氮或反硝化作用明显的缸,叫“生态缸”。生态缸环境受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比如鱼的密度、过滤和硝化能力、缸的体积等。

生态缸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在理论上,这种状态可以永远保持下去,但在实际当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其它的情况,毕竟缸只是一个很小的水体,各个方面的回旋余地都不大,与那些室外的鱼池无法相比,更不用说江河湖泊了。所以生态缸也要经常得到我们的维护。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池塘中亚硝酸盐高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养殖水体中亚盐、氨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等含量的高低将决定着养殖水质的好坏。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如果亚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指标过高,将给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处理方法。 一、形成原因 亚盐是氨转化为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和定期使用的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造成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形成养殖时水中氨氮和亚氮含量高,但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使得亚氮的问题最为突出。 硫化氢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可与水体底泥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 二、造成危害 当水中的亚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亚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虾产生危害。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亚盐还可与仲胺类反应生成致癌性的亚胺类物质,pH值低时有利于亚胺形成。很多池塘出现鱼虾厌食现象,亚盐过高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当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超过0.2毫克/升时。氨氮将对鱼、虾造成危害,其危害相似于亚盐。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度和pH值愈高,毒性愈强。 硫化氢有臭鸡蛋味,当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在0.1毫克/升以上时,对水体中的鱼、虾产生危害。硫化氢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的作用,对鱼、虾具有较强毒性。 水体pH值低可造成养殖鱼、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会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pH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三、处理方法 1.当亚盐、氨氮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有: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盐向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盐的含量。②使用活性碳,每亩泼洒活性碳粉2~4千克有一定的效果,但成本也较高;或泼洒“亚盐降解灵”,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盐。③泼洒沸石,一般亩用沸石15~20千克。④在水体中泼洒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盐。⑤培植、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 2.当硫化氢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严重的鱼池可每亩泼洒300~500毫升双氧水及放入一定量的铁屑。 3.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一般淡水养殖水体的pH值为6.5~8.5,海水养殖为7.0~8.5。当pH值过高时,首先应换掉一部分池水或注入新水;每亩池塘可泼洒0.5~1千克的明矾加以控制;每亩用300~500毫升盐酸,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当pH值过低时,每次每亩用10~15千克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水深1.5米的鱼塘每亩施入草木灰110~190千克,既可升高pH值,又能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来源于:科学养鱼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有多大危害

养殖水质标准养殖水质标准与危害 1、 温度;18—35℃为正常温度,25—32℃为最适宜生长温度。 2、 PH值;6.5—8.5,低于6.5肥效不能正常发挥优势,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头。 3、 盐度;0—1%,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4、 氨氮;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氢;0—0.1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中枢神经,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6、 亚盐;0—0.02mg/L,过高会引发出血病,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体中的优质藻类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水华,不利于鳙、鲢、蚌的生长。 8、 透明度;20—750px,过高肥度不够,过低影响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于3mg/L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小于2mg/L时会出现浮头,小于1mg/L会出现泛塘,直到大量死亡。连续24h中, 16h以上必须大于5, 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 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 10.杭州晨诺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仪,

氨氮、亚盐严重超标??教你轻松解决

亚盐可怕吗?非常可怕!亚盐是池塘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它受到一个条件的,那就是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在池塘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有机物转化为盐,这是没问题的,对池塘的鱼类不会造成影响!

但是在天气炎热的夏秋季节,由于水温升高,池塘特别容易缺氧,再加上不合理的投喂饲料,在有机物分解时,属于池塘水体的溶氧量不足,硝化细菌很容易在无氧的情况下转化为亚盐,这时对鱼类的损伤就会大大增加。

那么亚盐是如何损伤鱼类的呢?

亚盐首先破坏的就是鱼类的鳃丝器官,当水体中的亚盐浓度达到一定的时候,能快速的破坏鱼类的鳃丝器官,使鳃丝肿大增生,亚盐进入鱼类的血液的时候,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够快速的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鱼类游动缓慢,各细胞组织严重缺氧,而且摄食量严重下降,鱼体免疫力会逐渐的下降,加上池塘中存在的各种细菌和病毒入侵鱼类,会导致鱼体大面积疾病爆发,出现屡治不愈的情况。

我善治渔氧乐多,使用方便,迅速解决水体缺氧、溶氧不足现象,降低亚盐、氨氮毒性。

那么亚盐如何来控制呢?据科学数据统计表明:养殖水体中亚盐含量应控制在0.02mg/升以下。

1、俗话说的好,养鱼先养水,在池塘养殖的时候,要找好优质的水源。水体中的亚盐、氨氮含量升高时,就可以进行换水,平时多开增氧机。

2、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改底(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培藻(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培养有益菌(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

3、全池泼洒食盐缓解亚盐毒性,用量为每亩水体用5公斤,注意此方法只能缓解毒性,不能降低亚盐浓度。

4、当亚盐明显超标时,可全池遍撒氧乐多+亚硝克提高水体溶氧,快速降低亚盐浓度,提高有益藻类生长速度!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有多大危害?

氨氮可以破坏鱼的鳃组织,使血液中的红血球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呼吸机能下降,鳃丝颜色变深或呈紫黑色,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充血,食欲下降,甚至失去活力。亚可使血红蛋白转化成不能与氧结合的高铁血红蛋白,即使含氧丰富的水体,鱼类仍表现出缺氧的浮头症状。高铁血红蛋白能使血液呈现褐色,称之为褐血病。因此,净化水质已成为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利用丝兰提取物在循环养殖系统中降解氨氮等有害物质,是目前研究养殖污染控制方法的方法之一。鱼类养殖应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氮排泄物含量大对养殖池的水质和虾的生长都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丝兰提取物具备了皂苷表面活性剂和尿素酶抑制剂的两种功效,可有效地干扰及控制尿素变成氨的转化过程,丝兰提取物还有降低微生物蛋白的水解作用,曾经进行过对鱼的排泄氨量测试,对照组饲料中91%的氮被吸收,8%的氮以氨的形势排除体外,而在丝兰提取物组方面,鱼饲料中的93.5%的氮被吸收,6.4%的氮被转化为氨被排泄出体外。

这证明了丝兰提取物是可以降低氨氮的排泄量,丝兰提取物在鱼体内有促进提高氮的利用功能。氨氮排泄量降低、亚盐氮水平降低后,自然水质也得到了改善。

在循环养殖系统中,核心技术就是净化水质,只有养好水,才能养好鱼。去除水中氨氮和亚盐等有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生态平衡,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才能实现高产高效。

文档

循环水养殖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危害及生态平衡策略

对于我们循环水养殖的水体来说,水中的主要危害鱼类健康的物质是氨氮和亚硝酸盐。在过滤系统尚未建立,或尚未成熟,或运转异常时,这两种物质的存在很让我们烦心。氨氮对鱼的致死浓度在 0.2-2.0㎎/L,小于 0.2㎎/L 时,会使鱼类的内部器官发生病变、坏死及组织溃烂。当氨氮中的非离子氨达到 0.01-0.02㎎/L 时,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使鱼类生长缓慢。当非离子氨浓度达到 0.02-0.05㎎/L 时,会引发多种疾病,增加死亡;达到 0.05-0.2㎎/L 时,会破坏养殖鱼类的皮、胃、肠道粘膜,进一步引起内部器官和体表出血;达到 0.2-0.5㎎/L 时,会引起鱼类急性中毒死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