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遗产继承的相关内容。在我国,目前没有遗产税的立法,但动产继承不征收税费,不动产继承则需缴纳一定的税费。遗产继承税费包括公证费用、房产评估费用和印花税等。遗产继承的定义是指死者转移自身财产的行为,死者称为被继承人,而继承人则是死者财产转移后,享有继承权的人。我国有四种继承遗产的方式,即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和法定继承。其中,遗嘱继承和遗赠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而法定继承的效力最低。
法律分析
一、继承税与遗产税有多少
在我国目前没有关于遗产税的立法,一般来说对于动产的继承不征收税费,而对于不动产的继承,在进行过户的时候要缴纳一定的税费。
遗产继承税费
对于法定继承人来说,在继承死者不动产时,要缴纳公证费用不低于高于二百按评估价的2%征收,低于二百的征收二百。房产评估费用,按房产估价的0.3~0.5%。印花税,缴纳金额按照税率的0.05%来计算。而对于非法定继承人来说,还要缴纳3%的契税。最后如果是赠予继承缴纳的费用和非法定继承人缴纳费用计算方法一样。
二、遗产继承的定义:
遗产的继承仅对于死者转移自身财产的行为,死者财产称为遗产,死者称为被继承人;而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或死者遗嘱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死者遗产的权利称为继承权。
三、在我国有四种继承遗产的方式:
1、遗嘱继承:就是说在死者生前写下遗嘱,指定人继承自己的遗产。
2、遗赠:遗赠与遗嘱继承相似但是对象不同。遗赠是指死者在生前写下遗嘱,将自己的财产赠给国家、社会团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
3、遗赠扶养协议:即死者和抚养人之间签订协议,在死者死后自己的财产归抚养人所有;但是抚养人在死者生前需要承担死者的赡养义务,在死者死后要负责死者的丧葬事宜。
4、法定继承:即死者在生前没有对自己所有的财产没有坐出安排,在继承遗产时法律会根据死者亲属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确定死者遗产继承的顺序。在这四种继承方式中,法定继承的效力最低,第三种的法律效力最高。
结语
遗产继承是死者将自身财产转移给后代的行为,死者称为被继承人,而继承人则是死者财产转移后,获得死者遗产权利的人。遗产继承分为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和法定继承四种方式。其中,遗嘱继承和遗赠具有不同的对象和规定,而遗赠扶养协议则规定了抚养人在死者生前需要承担的赡养义务和丧葬事宜。法定继承的效力最低,而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最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二条 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五条 无人继承遗产的归属,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遗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