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本专业属于电气类,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研发、规划、设计、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
二、培养要求与特色
1、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学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专业的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本专业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规划、设计、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
2、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外语运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子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
(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核心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电磁场、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主系统、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
五、学位课程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Ⅱ、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
六、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
本专业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2.毕业最低学分
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全部规定内容学分185学分。其中通识核心课52学分、素质拓展课20学分、学科基础课28.5学分、专业核心课53学分、专业拓展课31.5学分。
七、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三峡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八、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九、课程设置总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表
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一览表
十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辅修、双学位(第二学位)培养计划
修读要求:1、学完高等数学及工程数学课程的各专业学生方可修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