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培育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结合我县实际,制定__县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农旅富民”发展战略,抢抓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着眼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游兴村、以旅富民,全面提升我县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为全县旅游产业的新业态和增长极,努力走出一条富有__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到__”品牌,把高颜值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南边镇(庐城、汤池、万山、柯坦、乐桥、矾山、龙桥、泥河、罗河、白湖、冶父山)每年培育创建不少于2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北边镇(金牛、石头、同大、郭河、盛桥、白山)每年培育创建不少于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县年度重点打造不少于1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过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工作,推动全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乡村旅游业态产品更加丰富,服务品质明显提升,游客满意度大幅提高,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品特色鲜明、服务管理规范、产业体系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为主相结合的原则。各镇应充分发挥指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广泛发动生产经营单位共同参与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工作。
(二)坚持示范创建与示范带动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抓好示范创建,树立典型,培育品牌,又要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形成全面推动产业提升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坚持系统开发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的原则。紧紧依托农业生产经营、乡村文化生活、乡村风情风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同时,注重挖掘乡土文化、休闲文化,培育特色休闲旅游产业,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品牌知名度。
四、重点任务
(一)抓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旅游基础。按照工作任务要求,各镇要充分挖掘本地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筛选有历史文化底蕴、具有乡村旅游开发价值的美丽乡村点,聚焦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运动休闲等重点业态,培育打造一批业态突出、特色明显、环境优美的乡村旅游重点村。(责任单位:各镇、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
(二)抓建设运营,探索乡村旅游开发运营模式。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利用土地、民居等资源,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使用,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举办企业的方式使用土地,推进村集体房屋依法流转、出租,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乡村休闲旅游业态,探索吸引发挥运营主体作用,提升市场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业态植入和培育,实现创新模式可复制、可推广。(责任单位:各镇、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投公司)
(三)抓旅游配套,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依托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村民活动中心等设置旅游驿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推动建设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系统建设。推动符合通达条件的重点乡村旅游点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引导带动民宿、农家乐、农家客栈、美食村、文化创意、农事体验等新业态发展,打造成为网红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各镇、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乡村振兴局)
(四)抓商品营销,做实乡村旅游产业效益。改变传统的商品交易模式,发展互联网农村电商。把“农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打响白云春毫、白湖大米、放马滩龙虾、矾山蓝莓、冶父山黄桃等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责任单位:各镇、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
(五)抓宣传推介,扩大乡村旅游知名度。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韵”的要求,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和红色旅游等资源,策划举办乡村旅游节、美食节、采摘节、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各镇要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打造一个特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借助各大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图文、短视频、长视频的方式灵活开展各类营销宣传,实现以节促销、以节促游和以节富民的目的,不断增强乡村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责任单位:各镇、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
(六)抓串点成线,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利用城市居民休闲消费新特点,设计周末乡村旅游产品线路和营销主题,充分调动旅行社积极性,大力组织开发“合肥人游__”“乡村旅游到__”活动,鼓励支持在黄金周、小长假、节庆、周末等假日期间开通定制乡村旅游线路,对通过旅行社组团赴乡村旅游重点村观光旅游的,纳入县旅游接待奖励范畴,落实奖补政策。(责任单位:各镇、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
(七)抓行业监管,优化乡村旅游市场环境。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引导乡村旅游市场经营主体诚信经营、规范服务,维护良好的乡风民风,推动乡村旅游和谐、健康、有序发展。强化安全管理,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强化相关部门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单位:各镇、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乡村振兴局)
(八)抓学习培训,培养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大力加强乡村旅游带头人和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举办乡村旅游讲解员大赛和民宿、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班等,培养一支有文化、懂谋划、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乡村旅游队伍。指导村文化协管员培育为旅游重点村专职讲解员。加强乡村旅游专家库建设,聘请著名旅游院校学者、旅游企业骨干以及旅游民间专家,担任乡村旅游发展咨询顾问,通过实地考察指导、讲座培训等形式,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行业标准、产业趋势、规划建设等方面的指导。(责任单位:各镇、县人才办、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乡村振兴局)
(九)抓信息化建设,加快乡村旅游智慧建设。设立微信公众号,推动知名线上旅行商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逐步实现信息智能推送、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互联网服务,完善导游、导航、导厕、导览、导购等智慧旅游服务。结合__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将乡村旅游站点与电商村级服务站点同步推进,推动农特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责任单位:各镇、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商务局、县数据资源局)
五、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4月5月)。各镇组织专班,对本镇范围内有特色、有特点的美丽乡村点开展摸排,经集体研究论证后,上报给县文化和旅游局,由县文化和旅游局实地调研,并组织专家论证指导,确定各镇创建名单。
(二)项目实施阶段(6月11月)。各镇根据本地特色资源,加大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建设运营,重点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牌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进民间资本投资精品民宿、乡村休闲、游学研学、农旅结合等项目,积极开发文创伴手礼等旅游产品。相关责任单位要加强跟踪指导,县文化和旅游局要牵头拟定考核验收标准。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由县督查目标办牵头,成立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考核验收工作组,12月份开展验收工作。对通过评定验收的示范村,按程序命名为“__县乡村旅游重点村”。召开乡村旅游重点村工作总结会,认真总结提炼成效明显、具有典型的创建单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旅游重点工作督导小组,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县文旅局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县发改委、县公管中心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别做好项目审批、招投标业务指导与服务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商务局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创建、运营过程中的指导和督导;县财政局要做好资金保障与审核;各镇要建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工作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大考核激励。将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工作纳入对各镇年度旅游工作目标综合考评。制定创建考核验收办法,对考核得分前十名的乡村旅游重点村给予奖励,用于乡村旅游重点村品牌推广、形象宣传、市场营销等。
(三)强化跟踪管理。按照“谁授牌、谁管理”的原则,每两年对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1次复查,复查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
(四)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广泛宣传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和评定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营造建设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