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6-26 15:34:55
文档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重点: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
推荐度:
导读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重点: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重点: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难点: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有创新的精神。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电学知识。电在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电灯、电话、电视、电脑等一些电子产品和现代化办公设备都离不开电。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一座城市突然停了电,会怎么样呢?(工厂停工,电网数据消失等等。)可见“电”对于我们有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学习好电学,那么,今天我们就从的电现象“摩擦起电”开始学起。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提出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呢?(2)有时,我们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听见啪啪的响声,有时还会看到点点火花,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并说出猜想的理由。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共同来完成下面的这个实验。实验:实验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实验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现象表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总结归纳:

一、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1、带电体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思考:这些物体是怎样成为带电体的呢?(通过摩擦)

2、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带电现象,也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提出问题:它们所带的电荷是否相同,有没有区别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实验3用毛皮摩擦的两根橡胶棒相排互斥的实验。实验4用丝绸摩擦的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的实验。实验5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与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相互吸引的实验。从实验现象中我们可以知道: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与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不一样的。那么(1)()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分析:与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与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与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与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或作用发现,凡是与吸引的就必与相互排斥,凡与排斥的就必与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总结: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思考: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随梳子飘起来的现象。解释: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由于摩擦程度的不同以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存在,使得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是不同的。比如: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三、电荷量及单位

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2、电荷量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带电体所带电荷量的多少呢?(用检验仪器验电器)介绍验电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及检验原理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外壳检验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实验:用验电器分别测量橡胶棒和玻璃棒所带电荷量的多少。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摩擦起电这一现象,并且知道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摩擦后就会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呢?

四、原子的结构元电荷原子的大小:1亿个氧原子挨个排列成一行,只有几厘米长。原子的结构: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XX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类比:直径100m的大球与绿豆。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电子是最小的带负电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即对外不显带电性质。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注意:摩擦起电现象中,转移的只能是带负电的电子。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思考:任何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都会带电吗?(不会,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才会带电)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电荷定向移动的现象。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实验: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片张开。实验现象说明,有电荷通过金属杆从验电器A流动到B,使验电器B也带了电。也就是说金属杆上有了电荷的定向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金属可以导电。电学中有两个名词是大家不陌生的“导体”,“绝缘体”,那么,这两个名词是怎样得来的呢?它们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五、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通常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导体善于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陶瓷、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蜡、纯水等都是绝缘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电子都被束缚在原子核的周围。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导体和绝缘体都是很好的电工材料。导电的部分由导体组成,主要用金属来做;绝缘部分用绝缘材料来做,防止漏电和触电。

六、典例分析例: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是:丁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甲,已知丁带正电荷,则甲乙,丙各带什么电荷?分析:丁吸引乙,丁可能带正电荷或不带电,但乙又排斥丙,则乙、丙必带电,可知乙丙均为负;丙吸引甲,则甲带正电荷或不带电。答:甲带正电荷或不带电、乙带负电荷、丙带负电荷练习: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一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带负电用带电体去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时,发现通草球被带电体吸引接触后立即离开试解释这一现象带电体吸引轻小的通草球,接触后二者之间发生了电荷的定向移动,使通草球带有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接触后马上又分开。.金属钠的原子核带有个元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23个电子,总共带了XXX库仑的电荷,金属钠对外是否显电性?为什么?

七、小结

文档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重点: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