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应具备的三部分:
1、理论推导部分
2、数值模拟部分
3、实验部分或者实际的工程实例
关于单(双)排抗滑桩的实验:
一、实验方案的确定
1、实验内容的确定
1)综合实验部分:做单双排抗滑桩的实验结果比较,如模拟滑体的土压力、桩的应力应变、桩体的位移、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现象等。
2)子(辅助)实验部分:
3)其它实验室可也借用的试验设备
土力学实验室的相关设备、电焊设备一套(租用)
4)可也临时制作的实验器材
钢架、箱体固定所需的临时构件等
6、其它要考虑的
1)实验的方案可行性、完备性问题
2)实验方案改进问题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实验模型的制作
1)单双排桩的模型制作
按照设计的缩尺尺寸来设计模板,然后计算出模型的配筋率,具作与普通混凝土构件相同,制作过程中要同时制作混凝土强度试块。
单排桩设计尺寸:桩截面bh=150㎜175㎜
双排桩设计尺寸:桩截面bh=80㎜110㎜
联系梁bh=55㎜110㎜
框架梁bh=50㎜80㎜
2)滑床的制作
待抗滑桩模型完成养护后,再设计滑床的模板,将抗滑桩与滑床(素混凝土墩)浇筑在一起。
滑床尺寸:abh=1380㎜880㎜500㎜
3)放置抗滑桩与约束模拟滑体的钢箱体的制作
此部分的构件由武钢的工人师傅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在下箱体上设置滑道,上箱体可以在其上滑动,同时也要有约束上箱体的反扣。
箱体尺寸:上箱体abh=1480㎜980㎜800㎜
下箱体abh=1480㎜980㎜500㎜
2、实验仪器的配备或者租借用
1)实验加载系统:MTS电液压伺服加载系统(从美国进口)
2)实验数据采集系统:
3)实验室小型混凝土搅拌机一台:用于拌合模拟滑体(由砂、石、土按1:3:6的比例拌合)
4)大型结构实验室桁车一台:起重量10t
5)应变片粘贴的小型器材若干(见应变片部分)
6)其它辅助设备:叉车一台、混凝土推车一辆、升降车一辆、
3、实验器材以及微小部件的购置与准备
以应变片子项目部分为例,需要的小型器材有:应变片与接线端、两芯导线、打磨机、砂纸、医用棉花、丙酮溶液、502胶水、电烙铁(松香)、焊锡丝、万用电表、塑料线卡、703、剪刀、酚醛树脂、钢尺(2B铅笔)、
4、完成实验前的相关辅助实验以及各个参数的确定
1)模拟滑体的配合比确定实验—滑体取样的压缩固结试验
2)实验模型的混凝土强度制样参数测定
3)应变片部分操作与综合测试
以网架实验中应变片的粘贴技术为基础,当模型达到设计强度后就可以进行抗滑桩上应变片的粘贴了。
5、其它准备
1)实验人员的确定以及各自的工作内容;
2)实验各部分仪器的操作要求
3)实验的大致过程
4)可能突发实验情况的防范与紧急处理方案
5)相关现场的保存与拍照
三、综合实验过程
当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以后,根据实验设计者的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一整天)就可以完成综合实验。这个综合实验还需要完成一下的工作内容
(一)实验箱体的固定
这一部分由专业老师指导,由两名电焊工人师傅配合完成
(二)模拟滑体的拌合
这一部分的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体力消耗也很大。
(三)桩在箱体内的固定与滑体的填装
本部分含土压力盒的埋设滑体材料装运及压实等问题
(四)机电百分表的架设
(五)接线与调试
含应变导线与DH3815N的连接、位移导线与DH3818的连接、土压力导线与其采集箱的连接
(六)MTS的调试设置与预加载
(七)正式加载以完成实验
1、加载的控制
2、数据的采集
3、实验过程的控制
4、突发情况的处理
5、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八)实验结果的保存
(九)实验装置的还原与养护
五、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经验总结
(一)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
1、土压力部分实验数据的整理
2、桩位移部分的实验数据整理
3、桩应力应变部分实验数据的整理
(二)实验经验总结
1、综合实验的四次经历
2、技术总结
3、操作总结
4、团队协作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