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计划管理实施讨论方案
通过对计划的制订、执行、检查、调整的全过程,合理地利用人财物等资源,有效地协调企业内外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各项年度任务,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综合计划管理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编制与调整--执行与监督--考核与总结分析
一、计划的编制与调整;
经研院整体综合计划的编制由计划经营部牵头,依据计划任务的来源、类别、层次等因素综合平衡,形成经研院综合计划,同时分解形成各中心、各部门重点工作任务计划。不同类别的计划按照各自的周期进行调整修订,有重要突发任务或工作安排时,及时调整相应计划。
1.计划的编制及调整的依据和来源:
1).省公司下达的业绩指标任务。根据省公司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同业对标指标、年度考核指标进行分解。
2).院层面各专业提出的管理或业务水平提升目标。根据院层面提出的重点工作目标,综合平衡,按专业分解,充分前瞻,比照规划做计划。(例如资质升级,需要将任务分解到对应各相关专业或职能部门)。
3).批次下达或新承担(新中标)的业务性任务计划。以任务单的形式下达计划并监督执行,执行周期较长(跨月)
的任务在调整计划时加入。
4).突发任务或工作安排。短期突发任务不纳入计划管理体系,重大或周期较长的任务在调整计划时加入。
2.综合计划包含的范围和内容:
经营指标计划、生产业务计划(规划、评审、设计、监理、技经)、人力资源计划、财务资金计划、物资计划、综合管理事务性计划等。
应当依据不同的计划内容,分别开展计划编制,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各对应业务部门或职能部门分别编制各项专业计划,计划经营部统一汇总,并提交院领导做综合平衡并批准。
3.计划的层级:
1.院层面总体计划。
2.各中心、各部门具体业务计划。
计划经营部是院层面总体计划的统一归口部门,各中心、各部门是对应各专业计划的归口部门,各部门应根据总体计划的任务分解,并汇总部门内工作计划,编制本部门具体工作计划,用于指导部门内部工作安排。(每个部门每个计划周期内应该拿到两个计划,一个是院层面任务分解后的对应专业计划,另一个是部门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计划,提倡各部门内部开展下设处室或个人工作计划管理。)
4.计划的执行周期与调整周期
根据不同的计划业务类别,确定各类计划的执行周期,一般为月度、季度、年度;每个执行周期同时也是该计划业务的考核周期、调整周期,在短周期执行完毕后,计划经营部要根据长周期总体目标的完成进度重新测算和调整修订后续短周期内的计划内容;在周期内如遇重大突发任务,则随时进行计划的调整修订(例如物资计划、资金计划);
对部分年度重要工作任务目标(例如监理主营业务收入),可采用滚动计划的方式,充分发挥长期计划对短期计划的指导意义,使长短期计划有机结合,在长远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每经过一个固定的短周期(滚动期),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以确保实现计划目标为原则,对原计划进行调整,每次调整时保持原滚动周期不变,将计划顺序向后推进一个滚动期。
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一个较长周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短周期内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和形势的变化,逐步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逐期向后滚动。
例如,12月份参照次年年度总体目标,制定前半年1-6月份计划,其中1-3月份计划相对详细(逐条对应落实考核),4-6月份计划相对粗放,1月底监督检查1月份计划完成情况,并对应考核,同时结合计划实际完成情况和环境条件以及形势的变化,在确保完成年度总体目标的要求下,调整并重新修订,形成2-7月份计划,依此类推,滚动修订。
二、计划的执行与监督
计划的执行与监督是保证计划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的重要环节,保证执行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对应考核,计划的执行与监督环节工作应由计划经营部与人力资源部配合,根据不同的计划类别,安排不同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督促、检查、评定。
计划执行周期内,由计划执行主体所在部门负责计划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各对应职能管理部门根据工作开展情况随时进行督促;每个执行周期结束时,由人资部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检查核实计划执行进度和实际完成情况,并作为计划调整和考核的依据,同时,结合计划任务的特点,统筹人财物力资源,提出计划执行的相关工作建议,提交院领导决策。
三、计划的考核与总结分析
落实考核是计划执行效率的保证,对应综合计划管理体系,要有详细的考核办法,对应明确的考核分数。由人力资源XX实考核兑现。
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价结果不仅仅作为考核依据,同时要作为企业经营状况的第一手反馈资料,提供院领导参考,计划经营部要按照计划类别、项目和具体工作内容,分门别类地实施“图表化管理”,要明确规定各类计划汇总和分析的周期、形式、分析内容;定期召开重要指标的分析会、平衡
会,分析结果以图表方式展现,提供院领导参考,并指导计划体系的进一步调整和修订。
四、需要注意的工作
1.综合计划管理要求在指标体系健全,考核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在综合计划管理具体操作前,首先要完成指标体系的量化或分析,以便综合计划体系覆盖全面;然后,要保证考核机制能够与综合计划体系逐条对应,明确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具备以上两个条件,才能充分发挥综合计划体系的作用。
2.就计划本身而言,按照企业经营活动的特性划分,类别繁多,主要存在以下个性差异:计划内容不同,操作方法不同,所涉及的执行人不同,计划结果的考核方法也不同,应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计划,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计划的编制、调整、考核周期及对应操作办法,并在制度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