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者具备单方解除权,无需双方协商一致或用人单位同意。若用人单位未履行劳动合同约定,劳动者可解除合同,包括未提供保护、未支付报酬、未缴纳社保费、违反规章制度损害劳动者权益、合同无效等情形。若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人身自由,或违章指挥危及劳动者安全,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法律分析
在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时,劳动者享有单方解除权,无须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也无须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解除中员工单方面解除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
劳动合同解除中,如果员工单方面解除合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员工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首先,员工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或赔偿金,以弥补对雇主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次,员工可能会面临名誉损害的风险,因为单方面解除合同可能会给雇主带来不良影响。此外,员工还可能被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再次就业或与竞争对手合作。而对于员工的救济措施,他们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起诉雇主,争取合法权益的保护。在解除合同前,员工应该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结语
劳动者享有单方解除权,无须双方协商一致,也无须用人单位同意。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或法律法规,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解除合同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赔偿雇主经济损失、可能面临名誉损害风险以及被就业。员工可通过劳动仲裁或维护权益。在解除合同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明智决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