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如遇到网络诽谤,可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后向辖区机关派出所报案,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在此期间,报案人可向受案单位咨询办理情况。
诽谤他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这类案件属于刑事自诉案件。如果没有当事人向起诉,就没有的审理。审理刑事案件,分公诉和自诉两种。
一、微信上诽谤商品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微信上诽谤商品的法律规定:
1、是自诉案件,即需由公民个人自行向人民提起诉讼的案件,不属于机关侦查范围内的案件;
2、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时,机关才能按照公诉程序立案侦查。
3、对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侮辱、诽谤行为,应当认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以侮辱罪、立案侦查,作为公诉案件办理:
(1)因侮辱、诽谤行为导致件,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
(2)因侮辱、诽谤外交使节、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首脑等人员,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3)因侮辱、诽谤行为给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危害的其他情形。
二、应该怎么判刑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行为人捏造事实来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名誉权、人格权的,情节严重的,成立,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需要被害人亲自去提起自诉,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案件属于公诉案件。如果行为人是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的,被害人提供证据确有困难,机关可以提供协助。
三、什么情况下才会有公诉人
只有刑事案件才有可能会出现公诉人这个概念,刑事案件可以分为自诉案件、可公诉可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大多刑事案件都是公诉案件,需要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对于某个刑事案件,经机关侦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之后,会将案件相关材料报给公诉部门建议提起公诉,负责案件的司法人员此时即公诉人。案件在阶段,会审查机关的报送材料,认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需要提起公诉则会向人民提起公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可以要求机关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