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工资是违法行为,工资应按约定期限支付给劳动者,遇节假日或休息日提前支付。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应被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则需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标准为应付工资的50%至100%。
法律分析
压工资的意思是用人单位不按约定的期限支付工资,属于违法的行为。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工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拓展延伸
劳动法中的工资压缩措施有哪些?
劳动法中的工资压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确保劳动者获得基本的工资保障;2.加班工资和绩效工资的设定,确保加班和业绩的补偿;3.税收的调整,对高薪收入进行适当的税收征收;4.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对工资进行社会保险费的扣除;5.劳动合同的签订,明确工资支付方式和标准;6.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建立,保障劳动者权益。这些措施旨在平衡雇主和劳动者的利益,确保工资的合理支付,并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劳动法中的工资压缩措施是为了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结语
合理支付工资是法律的要求,压工资是违法行为。劳动法通过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加班和绩效工资、税收调整等措施,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同时,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建立,确保工资的合理支付和劳动关系的稳定。这些措施旨在平衡雇主与劳动者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压工资是违法行为,我们应共同呼吁遵守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